1.现代和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故事!

2.阿斯旺大坝的作用、经常和我国的哪个对比阿?它的利弊有哪些

3.描写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的词语

4.海口的社会

5.2.问题:当今社会太阳能,地热能,海潮能,风能在生活生产中得到了哪些运用?(先将

河口电脑系统安装,电脑糸统安装教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话题作文300字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话题作文300字 篇1

 不知不觉,夏姑娘走了,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她用那神奇的画笔轻轻一挥,大地就换上了迷人的秋装。

 秋天的田野热闹非凡。高粱像喝醉酒的大汉,满脸通红;绽开的棉花既像簇簇雪团,又像满天的星星;金黄的豆荚也成熟了,一阵秋风吹来,豆宝宝们像顽皮的孩子,欢蹦着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在地里玩起了捉迷藏。

 秋天的果园硕果累累。又圆又红的苹果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儿;黄灿灿的梨子像一个个金葫芦,倒挂在树上;青中带红的柿子,好似一盏盏小灯笼;石榴笑破了肚皮,芒果乐弯了腰……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晶莹剔透的葡萄了,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样子十分诱人。

 当然,秋天最有特点的还是那五颜六色的树叶了。红红的枫叶们聚在一起,说着悄悄话,美丽极了;梧桐树叶黄中带绿,在秋风中打着旋儿,飘落下来;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落在树底下,为大树作最后的贡献

 遍地庄稼的田野是秋天的诗,丰收的果园是秋天的歌,多姿多彩的树叶是秋天的画,我爱你,迷人的秋天。

话题作文300字 篇2

 20xx年,从哈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韶关市和平小学。我发现,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刚进校门,一个声音柔和地对我说:“马h同学,欢迎你回到母校!”原来,学校里安装了智能识别系统。它能准确地记忆和预测每一个同学的容貌。所以,还没进门儿,它就认出了我。

 “马h!”咦,声音怎么那么熟悉?

 抬头一看,教学楼上有位年轻的老师望着我。“怎么?不认识我了?我是谭老师呀!”

 “谭老师?你真是谭老师?”我吃惊地问。

 谭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十年过去了,她不但没有衰老,反而比以前更年轻了。原来老师使用一种高科技生物保健品,越活越年轻了。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以前的教室。结果大吃一惊。教室里两人一张的课桌都换成了每人一张的电脑台,每个同学都有一台高清晰电脑,每台电脑都和老师的电脑连接着。老师用电脑教学,同学们的电脑同步显示一样的内容。同学们的作业也是用电脑完成的呢!作业完成后,只要鼠标一点,电子邮件就会发到老师的电脑上。老师再也不用拿粉笔在黑板上写字那么辛苦了。

 “马h,起床了!该上学了。”

 哦,又是南柯一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加倍努力,让梦想成为现实!

话题作文300字 篇3

 在这个闷热的下午,热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我想,这时要有一个清凉的大西瓜,咬上几口那该有多舒服呀。

 我约同妈妈上街买西瓜,刚走出大门口,一波波的热浪扑面而来,感觉身体像掉进了油锅里。走了不一会儿,就看到不远处有一位老爷爷正推着小车吆喝着卖西瓜。突然,老爷爷不小心一个踉跄,小车一下子歪倒在地,西瓜叽里咕噜的滚了一地。我和妈妈大步走向前,帮老爷爷将西瓜一个一个的捡起来放到车子里,老爷爷看到完好无损的西瓜,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这时,妈妈挑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掏出20元钱交给老爷爷。老爷爷擦了擦满脸的汗水,高兴地说:“小朋友,这个西瓜就送给你了,我不收钱,刚才多亏了你们,要不然,我还不知道要捡到什么时候呢。”我连忙摆摆手 说:“不要,不要,我是一个三好学生,帮助您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这时老爷爷的脸上再一次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此时,我也真正明白了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助人为乐,乐在其中”的道理。

话题作文300字 篇4

 我有一个自己的天地,那就是我的小书房。里面有三分之二都是我的书,爸妈不经常动,所以这里成了我的天地。空闲的时候,我最喜欢静静的坐在那里看上一二小时的书。

 我的书各种各样,分类极多。有历史类,作文类,科普类,科幻类,还有搞笑类等等。不同的类型带给我不同的乐趣,不同的启迪。

 有一天,老师让我们查蔺相如和廉颇的资料,并且弄清负荆请罪是怎么回事。我正发愁的时候突然想起我的天地——小书屋,一回到家我连书包都没放便奔向书房,我找出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看着看着就入了迷,妈妈叫吃饭都没有听到,直到看完才去吃饭。从中我不但知道了负荆请罪前的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还知道后面的纸上谈兵。第二天,我回答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的小天地,在我悲伤的时候让我开心,在我想放弃的时候让我追求,在我骄傲的时候让我虚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快乐。

 这就是我的小天地——小书屋。

话题作文300字 篇5

 在风景秀丽的紫云山脚下,有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那就是我的母校——陇海实验小学。

 学校门口在南部。在学校门口有两个古老的树木,一个玉兰树,负有的朵朵洁白的鲜花。吹过一阵风,随风飘落的白色花瓣,很漂亮!另一种是阳桃,秋天,杨桃杨桃树上成熟,吸引了很多孩子,一些人认为,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一个大胆的攀爬也采摘杨桃吧!两棵树喜欢两个安全作为每天站在那里保卫学校安全。

 学校北面有三座教学楼,分别是德才楼、西湖楼和五爱楼。我们的教室在西湖大厦。每天老师都在这里给我们上课。我和我的`同学在这里快乐地学习。

 在学校的东侧,有一个大停车场。每天老师来学校,把电动车停在那里。停车场旁边有几张乒乓球桌,这是阳光体育课上最忙的。大哥哥喜欢打乒乓球,看!!他们汗流浃背,停不下来。

 在学校的西边,这是一个大的体育场。球场内有一个排球场,体育老师常所在的学校排球队学校。

 学校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跑道。赛道是红色的,赛道里面的操场是绿色的。在操场中央,有一棵梧桐树,看起来像一把巨大的敞开的太阳伞。夏天很热。我们经常上体育课,在梧桐树下玩游戏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学校,我爱美丽的实验小学!

话题作文300字 篇6

 二十年后,我已是一家服装设计公司的董事长,趁国庆放假,我乘着我的私人飞机,往我的故乡飞去。

 到了故乡,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的故乡:高楼大厦、咖啡厅、体育中心、飞机场……刚下私人飞机,堂哥已在那等我了,我们坐着敞篷,向家飞奔而去。

 到了家,往里一看,我家已是26层的大楼,看到爸爸妈妈,他们虽然脸色红润,但时间早已偷走了妈妈白里透红的脸蛋,在她的眼角刻下了鱼尾纹;抢走了爸爸的英俊潇洒。

 堂哥打开电脑,我问:“这电脑怎么没有鼠标?”堂哥笑嘻嘻地跟我说:“现在的电脑都不用鼠标了,只要你说一声,它会自动打开,你试试!”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说了声:“打开QQ。”QQ果真打开了,真神奇。

 晚上,我去咖啡厅喝咖啡,怎么没有服务员?桌子上倒有几个小按钮,我叫来老板,老板笑嘻嘻地说:“**,你应该是刚从外地回来的吧?我们这边,只要你把想要的咖啡的名字输进去,咖啡就会马上出现在桌子上。”说完,便问我要什么咖啡,我说:“雀巢吧。”老板听后便把咖啡的名字输进去,咖啡真的出来了!

 这就是我二十年后的故乡。

话题作文300字 篇7

 今天,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我们河口一小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

 开幕式的时候,我参加了走方队表演。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的是我们小学的国旗队和军乐队,紧随其后的是彩旗队和花环队,在往后踏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的就是我们的运动员方队了,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和同学们一齐喊着响亮的口号,精神抖擞地走得整整齐齐。

 比赛开始了,我参加的项目是30`、50米跑步。我站在起跑线上,只听枪一响,我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耳边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和同学们的呐喊助威声,并以小组第二的成绩进入了决赛,最终我取得了全年级第三的好名次。

 跑50米的时候,因为有比我跑得更快的同学,所以我没取得名次,我很难过,,爸爸对我说:“不管你输了还是赢了,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了,我就为你骄傲自豪。”

 最后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全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我为自己能生活和学习

 在这样的一个班级里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话题作文300字 篇8

 我已经升入三年级了,刚换来的教室在学校的C栋五楼,宽阔又明亮。刚调来的老师都很严格,刚转来的新同学也都很陌生。可没过多久,同学们就熟悉了,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有一次,我们班里的一位新同学手受伤了,它不能到食堂里去自己打饭。我看见了,心里想:他的手受伤了,我得帮他打饭吧。到了食堂门口我正在跟他说:“我来帮你打饭时”全班同学也都围了过来说我帮你打饭吧,有的说你吃完饭我帮你洗碗,还有的说以后有什么要帮忙的你尽管说。他想了想说:“谢谢你们了,还是让我的同桌帮我打饭吧”.就这样,我们每天都坚持帮他打饭和洗碗。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两个星期过去了。这位同学的手也恢复了,他在教室里跟我们说:“谢谢你们了,这段时间你们帮我做了很多事,今天我的手好了,以后我自己打饭自己洗碗”。我们都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现代和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故事!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长城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旗报、牌报、揭帖旗报源于我国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鼓舞士气。牌报则是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而揭帖则是类似传单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处散发。

报房起于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内就有以私人名义从事抄报活动的人,多为低层文吏,以刊刻抄邸报为自己的副业,到清代中、晚期演变成私营报纸。

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

因特网中信息的传递类似于信的传递:

第一,在因特网中,当为信息选定一条路径后,这条路径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每当信息在某处要向前传送时,网络都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最优的路径,以达到快速传送的目的。

第二,你要传送一个文件特别是大文件时,因特网不是把整个文件一起传递,而是先把它分成一个个较小的信息块,每一块都标明发送房和接收方的地址,然后每一块都单独传送。由于一个文件的各个分组都是单独传送的,就可能走不同的路径。所有的分组都达到目的地后,再根据传输控制的协议重新整理、排序、合并,恢复原来的文件再交给用户。

阿斯旺大坝的作用、经常和我国的哪个对比阿?它的利弊有哪些

1、现代信息传递方式故事

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

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

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到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2、古代信息传递故事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扩展资料:

1、塔身

灯塔由灯具与塔身构成。塔身可由各种建筑材料构筑,主要是要适应和抵抗风浪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以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塔身高度要适应灯光射程要求。

灯具是由发光器和光辐射器两个基本部分构成。现代灯塔的发光能源主要采用电力,发光器的发光体中。

心位于聚光透镜的焦点,光源辐射出呈球面的光通过聚光透镜成为有一定扩散角的平行光束。灯塔的射程可达30海里左右,光的强度可达数亿烛光。灯光有闪光、定光和明暗光等。光色有红、白或绿、白。通常以红、绿光表示光弧内有障碍物。

以前的灯塔由于是火光点燃,所以象征着希望。

2、鸿雁传书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描写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的词语

阿斯旺大坝的经验教训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之后不久,它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就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它的评价。10年前,埃及总统穆巴拉丸在—次科学大会上,对参加会议的各国科学家们说:“兄弟们,姐妹们,从现在到2000年,埃及将不得不面临一些重大的挑战,你们一定要帮助我们取得胜利。这些挑战,也就是现在和将来我们所必须要面对的严重问题,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严肃的科学研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阿斯旺大坝所造成的影响。”1 阿斯旺大坝的设想和兴建  早在20世纪初就有一些专家建议,埃及可以在尼罗河上游修建高坝,从而调节河水流量,并扩大灌溉面积。20世纪 50年代,当时的埃及(阿联)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由于埃及人口增长很快,年增长率达到3%,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却非常有限,于是,埃及政府就希望通过修建尼罗河高坝,开发新的资源以推动经济发展。  当时的埃及政府和水利专家们认为。修建尼罗河高坝是—箭数雕的高明之举。首先,高坝既可以控制河水泛滥,又能够存储河水,以便在枯水季节用于灌溉及其它用途。埃及的可耕地主要位于尼罗河两岸以及尼罗河三角州的洪泛区,建成高坝后可以大幅度扩大可灌溉的耕地面积,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人口。其次,大坝建成后可以产生巨大的发电能力,为工业化提供充裕而廉价的能源。再次,修造大坝所形成的巨人水库及对下游水位的调节,可以发展淡水养殖及内河航运。  埃及政府在苏联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下,于1959年完成了阿斯旺大坝工程设计,1 960年破土动工,5年后大坝合龙,1967年阿斯旺大坝工程正式完工。这个大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坝工程,它高112m、长5km,将尼罗河拦腰切断,在高坝上游形成了一个长650km、宽25km的巨大水库——纳赛尔湖。到1970年,坝内安装的12台水电发电机组全部投入运转。  大坝水库的巨大容量不仅调节了下游流量,防止了洪水泛滥,还利用蓄积的水量扩大了灌溉面积,因此,近100万ha的沙漠得以被开垦成可耕地。同时,大坝电站每年发电80亿kW·h,解决了埃及的能源短缺问题。可以说,当时埃及政府修建阿斯旺大坝的预期目标,都一一实现了。  然而,由于当时人们认识上的局限,低估了水库库区淤积的严重性,因而对大坝工程可能的效益过于乐观。兴建大坝时形成的巨大的纳赛尔湖,由于泥沙的自然淤积,水库的有效库容逐渐缩小,因而导致水库的储水量下降。  大坝工程的设计者未能准确地估计库区泥沙淤积的速度和过程。根据阿斯旺大坝水利工程设计,这个水库26%的库容是死库容,而每年尼罗河水从上游夹带大约6 000~18 000t,泥沙入库,设计者按照尼罗河水含沙量计算,结沦是500年后泥沙才会淤满死库容,以为淤积问题对水库的效益影响不大。可是大坝建成后的实际情况是,泥沙并非在水库的死库容区均匀地淤积,而是在水库上游的水流缓慢处迅速淤积;结果,水库上游淤积的大量泥沙在水库入口处形成了三角州;这样,水库兴建后不久,其有效库容就明显下降,水利工程效益大大降低。此外,浩大的水库水面蒸发量很大,每年的蒸发损失就相当于11%的库容水量,这也降低了预计的水利工程效益。  更为严重的是,埃及政府和工程设计者在建造如此宏伟的大坝时,还忽视了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既没有对此作出认真评估,也未曾慎重考虑生态和环境受破坏后的应对措施。2 阿斯旺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  阿斯旺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确有一些正面作用。比如。大坝建成前,随着每年千湿季节的交替,沿河两岸的植被呈周期性的枯荣;水库建成后,水库周围5300~7800km的沙漠沿湖带出现了常年繁盛的植被区,这不仅吸引了许多野生动物,而且有利于稳固湖岸、保持水土,对这个沙漠环绕的水库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是,大坝建成后仪20多年,工程的负面作用就逐渐显现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这些当初未预见到的后果不仅使沿岸流域的生态和环境持续恶化,而且给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1)大坝工程造成了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大坝建成前,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农业得益十河水的季节性变化,每年雨季来临时泛滥的河水在耕地上覆盖了大量肥沃的泥沙,周期性地为土壤补充肥力和水分。可是,在大坝建成后,虽然通过引水灌溉可以保证农作物不受干早威胁。但由于泥沙被阻于库区上游,下游灌区的土地得不到营养补允。所以土地肥力不断下降。   2)修建大坝后沿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硷化。由于河水不再泛滥,也就不再有雨季的大量河水带走土壤中的盐分,而不断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盐分和各种化学残留物的高含量,导致了土壤盐硷化。   3)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以河水为生活水源的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大坝完工后水库的水质及物理性质与原来的尼罗河水相比明显变差了。库区水的大量蒸发是水质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土地肥力下降迫使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化肥的残留部分随灌溉水又回流尼罗河,使河水的氮、磷含量增加,导致河水富营养化,下游河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的平均密度增加了,由160mg/上升到250mg/l。此外,土壤盐硷化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及化学残留物大大增加,既使地下水受到污染,也提高了尼罗河水的含盐量。这些变化不仅对河水中生物的生存和流域的耕地灌溉有明显的影响,而且毒化尼罗河下游居民的饮用水。   4)河水性质的改变使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蔓延,不仅蒸发掉大量河水,还堵塞河道灌渠等等。由于河水流量受到调节,河水混浊度降低,水质发生变化,导致水生植物大量繁衍。这些水生植物不仪遍布灌溉渠道,还侵入了主河道。它们阻碍着灌渠的有效运行,需要经常性地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理。这样。又增加了灌溉系统的维护开支。同时,水生植物还大量蒸腾水分,据埃及灌溉部估计,每年由于水生杂草的蒸腾所损失的水量就达到可灌溉用水的40%。   5)尼罗河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尼罗河出海口处海岸线内退。大坝建成后,尼罗河下游河水的含沙量骤减,水中固态悬浮物由1 600ppm降至50ppm,混浊度由30~300mg八降为15~40mg/1。河水中泥沙量减少,导致了尼罗河下游河床受到侵蚀。大坝建成后的12年中,从阿斯旺到开罗,河床每年平均被侵蚀掉2cm。预计尼罗河道还会继续变化。大概要再经过一个多世纪才能形成一个新的稳定的河道。河水下游泥沙含量减少,再加上地中海环流把河口沉积的泥沙冲走,导致尼罗河三角州的海岸线不断后退。一位原埃及士兵说,他曾站过岗的灯塔现在已陷入海中,距离目前的海岸

竟然有l~2km之遥。3 综合评估大坝的利弊  在20世纪60年代阿斯旺大坝兴建时,人们对大坝的认识还是片面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陆续出现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当中,有些是设计时预料到、但无法避免或无力解决的;有些则是有所预料、但对其后果的严重性估计不足的;还有些问题则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直到今天,人们仍然认为,要精确地预测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还是相当困难的。由于在兴建大坝前,要判断大坝工程的后果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所以,目前很多国家的公众舆论和学者专家们往往对超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持反对或谨慎的态度。  综合评估大坝的利弊并非易事。首先,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很难用资金这个单一标准来综合衡量和测算;其次,目前人类还只是在观测大坝的近期后果,而对大坝的远期影响还很难预测判断,因为有些影响在大坝建成后的几十年内可能还不明显或尚未显露;另外,如何准确可靠地观测生态和环境的变化还是一个难题,例如,河水含沙量、水库鱼产量、水量蒸发率等数据可以比较准确地采集,但是还有很多数据的观测分析还有待探讨研究;还有,究竟以哪些数据信息来对超大型水利设施的效果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估,如何权衡判断利与弊,到底利多大、弊多深,利能否抵消弊,这些问题尚需深入探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所有的超大型水利工程建成后。还没有一处建立起一个完整综合的生态和环境监测系统,上述的困难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例如,从如何评价阿斯旺大坝对流行病发病率的影响这一问题中,就可以看出,综合评估大坝的利弊虽然非常必要,却是十分困难的。当年有的专家曾经提出,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将会导致血吸虫病患大量增加,主要的理由是寄生钉螺在缓慢的流水中会繁殖迅速。但是,大坝建成后的统计数字却表明,大坝建成前后血吸虫流行指数的差别并不明显,而肠血吸虫则在大坝建成后有增加,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明了,但似与大坝无关。  然而,流行病发病率不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如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居住迁移以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的影响。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分析大坝建成前后血吸虫流行指数的差别,就显得更复杂了。也许还需要在埃及找到一个经济、社会、医疗水平还停留在30~50年代状态的地区,这样才能观察到,在没有明显社会经济进步的情况下、建坝对血吸虫流行指数有什么影响。  实际上,仅仅讨论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还是不够的。因为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会转变成对人类社会经济的损害。例如,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两岸土地肥力的下降迫使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这大大提高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业收益。1982年有一位土壤学家估计,由于土壤肥力下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农业净收入下降了l0%。结果,虽然因为水利灌溉条件的改善,使农作物由一年一季变为一年两季,单位土地面积的年产量增加了,但投入成本却增加得更快,导致农民净收入下降。  如果—个大坝已经建成多年,人类该如何面对它带来的种种正面、负面的影响呢?目前,世界各国民众主要有两种相反的看法。一部分环境保护人士主张废掉水库大坝及发电设施,他们认为,大坝所带来的各种效益与其产生的负面作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对大坝加以改造,既然大坝已经建成了,只好逐步治理相关的种种问题。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人类应该注视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积极采取措施、设法减缓这些负面影响,“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是,也要看到,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有些是持久性的、难以治理的。所以,当我们在考虑大坝的直接经济收益时,万万不可无视大坝的负面后果。(

海口的社会

古代通信

概述

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

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

清代 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到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号旗

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速远离我船";悬挂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悬挂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医疗援助"等等。

2.问题:当今社会太阳能,地热能,海潮能,风能在生活生产中得到了哪些运用?(先将

建国后,海口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新建街道30条,扩建改建街道18条,已有街道68条以及一大批的公共建筑。1988—1990年,全市用于城市建设的投资共29082万元。其中公用事业6837万元,市政工程6158万元,园林绿化1782万元,环境卫生2660万元,其他1645万元,各占比重为23.51%、55.56%、6.13%、9.15%和5.65%,新增固定资产97.8万元,新增生产能力工程效益有;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3.3吨/日,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46公里,比1978年前29年的总和还多10公里。道路新建扩建长度21.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40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33.6公里,比1978年前29年的总和多12.6公里,为1978年来的1.6倍,城市永久性桥梁10座,为1978年来的58.82%。

1988—1990年,市委、市政府把市政建设作为重大突破口,大力加强城市建设,总投资11803.38万元。其中道路工程投资5340.33万元,新建扩建桥涵11座,人行天桥5座,下水道投资2297.73万元,新建扩建排水沟23条,总长37.15公里,路灯投资100.57万元,安装路灯900盏。先后新建拓宽龙昆路、人民路、海秀路、海府路、和平路、沿江二路、沿江三路和侨中路等人车分流高级道路,总长97公里,面积180万平方米。1990年,市道路总长度为150公里,面积233万平方米。市政设施建设共投资金16810.37万元,比改革开放前的28年(51~78年)投入的资金总和还多15669.06万元,新建扩建道路90条,总长度63.55公里,面积124万平方米;桥涵投资1598.41万元,新建扩建顶目29个;下水道投资2691.56万元,新建扩建项目75个,总长度63.65公里,其中还对东西湖进行治理,防洪堤投资677.83万元,总长10.89公里;照明投资219.73万元,安装路灯3000多盏,总长21.2公里。

城市的发展目标:建成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海南省经济中心城市;拥有一流生态环境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居住地;国际知名的绿色生态城市。

职能:海口市主城区:海南省省会,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南海海洋生态产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布局结构:海口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带状组团式。在总体空间发展策略上,遵循“中强、西拓、东优、南控”发展原则。

建立并完善中心放射式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强化“一心四轴”的空间结构特色。“一心”指主城区,“四轴”指由主城区为中心放射出的四条城镇发展轴,9个建制镇镇区构成四条城镇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

人口规模: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75万以内。

城镇调整:市区外围17个镇合并为9个建制镇。

对外交通:建成“一横”“六纵”对外交通公路体系。

公共绿地:2020年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达18平方米。

公共绿地新增白沙门公园等10座市级公园。

规划中关于公共绿地内容重点提到要完善已有市级综合性公园,新增10座市级公园:白沙门公园、南渡江河口公园、红城湖公园、美舍河公园、海秀公园、美藤河体育公园、永庄水库森林公园、沙坡水库森林公园、玉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和五源河森林公园。

城市旅游旅游区布局:构建“三带、一轴、一中心”结构。

海口“双创”:2015年7月31日,海口市召开“双创”工作动员大会,发动全市上下积极投入到“双创”工作中来,共建海口美好家园。

海口市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创建为民靠民的执政理念,激发全社会创建热情,拓展创建覆盖领域,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精细化水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的幸福指数,三年实现城市风貌、城市管理两个“大变样”,力争2017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截至2014年,全市卫生机构总数751个(不含村卫生室231家,下同)。其中,医院78个、卫生院2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门诊部7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诊所和卫生所及诊疗室556个。全市卫生机构床位12712张。其中:医院床位11060张,占总床位的87%;卫生院床位652张,占总床位的5.1%。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4张。

全市卫生人员总数2489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060人(其中执业医师6693人、注册护士9436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0人。 海口图书馆坐落在新华南路,是海南省最大的图书馆。由文化部、海南省文体厅、海南行政区和该市人民政府共同投资177万元兴建。年初破土动工,1986年11月16日落成开馆。

海南省图书馆于2007年2月2日正式挂牌,图书馆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文化公园,环境幽雅,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可藏纸质图书100万册左右。馆内设有社科图书、自科图书借阅室,以及数字、报刊、参考、少儿、特藏等多个阅览室,共有普通阅览席位1000多个,电脑阅读席位300多个。

全市已有**院及剧院13个,总座位2.62万个。广播电台、 电视台各2座。

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3个,文化站22个。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2.51万册。 古代海口教育与琼山有密切联系。明代琼山府城东厢攀丹村(今属海口市),曾创下一个村一族一朝代里出了6位进士的奇迹,这在海南独一无二,在全国也属罕见,其中就有2对父子进士4人,唐舟及子唐亮;唐胄及子唐穆。唐氏家族成了世宦之家,全岛闻名。民国成立后,学堂改称学校,海口也逐渐试办起一些新型的学校,1926年大革命时期还兴起一阵“平民教育”热潮,成立平民教育委员会,在各乡镇办过一些平民识字学校及平民书社等。但是随后由于社会动荡,教育事业发展缓慢,至1938年,海口仅有小学21所。1939年,日军侵琼。在沦陷期间,日伪当局实施奴化教育,原有学校被迫停办解散。

1945年,日本投降,海口原有学校逐渐复校复课。按保甲制度,乡镇设中心小学,各保设国民学校,称为公立学校。另外,还有由私人、教会、会馆等筹资设立的称为私立学校。

1948~1949年,祖国大陆地区大都解放,国民党当局大量人员南撤海南,部分中等以上学校亦陆续迁到海口,海口小学就增设到67所,普通中学9所,职业学校5所;高校除私立海南大学外,还有新办的海南艺专反随南迁带来的长白师院等。

1950年4月,海口解放,全市在校小学生有6855名,教职工358名;中学有学生1911名,教职工185名;中专及职业学校共有初级部学生184名,中级部学生688名,教职工154名;海南大学有学生137名,教职工68人。人民政府对接管过来的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整顿、改造。至1952年,全市中学调整合并为4所,小学调整为58所,中等专职业学校调整为4所,新办幼儿园1所。此外,还办起一大批职工、居民和农民业余夜校,进行扫盲识字和业余文化学习。1954~1965年,海口市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发展时期。

学校按照政务院提出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教育方针,全市各类学校都有较快发展。1965年,全市小学已发展到113所,普通中学发展到9所,由市属各企业系统举办的半工半读的职业技术学校24所,由郊区各公社举办的农业(渔业)中学4所,由市政府举办劳动大学及高级农业学校各1所,幼儿园22所,业余学校87所。教师队伍逐年得到充实和加强。1965年,全市共有幼儿园教职工290名(其中公办37名),小学教职工1021名(其中公办852名),中学教职工399名(其中公办327名)。当年,财政核拨的教育经费为115.7万元,加上贯彻中央“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调动群众办学的积极性,使学校校舍、设施设备及图书等办学条件也逐步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在此期间,由于1957年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一些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师资队伍曾一度遭到削弱。特别是“”、人民公社化期间,学生劳动过多,教学秩序不太正常,教育质量也一度受到影响。成人教育也曾受到脱离实际和浮夸风的影响,出现过强制识字,突击扫盲等偏差。这些问题,是在1962年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和中小学工作条例之后,才逐步得到解决。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市各类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的破坏。1968年9月后,各中小学才陆续回校“复课闹革命”。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内容强调“突出政治”,强调“学工、学农、学军”,大大削弱了文化基础的教学,教育秩序极度混乱,教育质量严重下降。1976年,全市小学116所,中学21所,幼儿园85所,成人业余学校7所;全市共有小学教职工1131人,中学教职工1196人,幼儿园教职工461人,其他教育事业教职工120人。

1976~1986年,经过拨乱反正,海口市教育事业进入恢复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逐渐调整了全市各类学校的布局设置、学制年限及课程设置,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学校,广泛发动社会关心教育,多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1983年,全市实现普及小学5年教育,被广东省评为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市。1985年,又实现了“一无两有”,即全市学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椅,受到省的表彰。

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海口的教育事业,随着特区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进入加速发展,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逐渐得到落实;教育综合改革逐步开展和深化,改变了过去由政府统包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起以公办为主,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新体制;通过逐年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比较协调地发展。1992年,小学及初级中学下放给各区政府管理。至1996年,全市3个区均先后基本完成了“两基”(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任务。通过政府逐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及多渠道集资办学,改建、扩建和新建了大批校舍,增添了大批教学设备和图书,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4年,全市共有小学349所(含教学点),初中学校75所,普通高中23所,普通本科院校4所(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口经济学院),高职(专科)院校6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

自然能源是自然界所存在或具有的能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主要有太阳能(包括光能和热能)、水能、波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下面先主要说一下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风能。

太阳能是一种无害环保的辐射能,可以说万能能源。

太阳能在工业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发电能

2.发热能

3.电能能转化成各种机械能

4.热能能转化成电能

5.电能也能转化成热能

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多为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暖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光合作用等。

海潮能属于潮汐能的一种,是从海水面昼夜间的涨落中获得的能量。这种能量是永恒的、无污染的能量。

海潮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是发电。

一,潮汐发电

潮汐发电是利用在涨潮或落潮过程中,海水进出水库,带动水轮发电机发电。

这类发电又可分为三种形式:

1.单库单向;

2.双库单向;

3.单库双向。

潮汐能是由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的总称。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能。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能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在生活中,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利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11世纪,就有利用潮汐能的水车。吸取总潜能中的一小部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潮汐能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都用于照明和带动小型农用设施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地热能在工业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的方式划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

(1) 蒸汽型地热发电

(2) (2)热水型地热发电

二,地热供暖

将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

三,地热务农

地热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1.利用温度适宜的地热水灌溉农田。

2.利用地热建造温室,育秧、种菜和养花;

3.利用地热给沼气池加温,提高沼气的产量 等。四,地热行医

日常生活中地热能通常直接用于采暖、工农业加温、水产养殖及医疗和洗浴等。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1. 风力发电。

我们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就是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通常有三种运行方式。

一是独立运行方式,通常是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向一户或几户提供电力,它用蓄电池蓄能,以保证无风时的用电。

二是风力发电与其他发电方式(如柴油机发电)相结合,向一个单位或一个村庄或一个海岛供电。

三是风力发电并入常规电网运行,向大电网提供电力;常常是一处风场安装几十台甚至几百台风力发电机,这是风力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

2. 风帆助航。

风能最早的利用方式是“风帆行舟”。最辉煌的风帆时代是中国的明代,14世纪初叶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庞大的风帆船队功不可没。 在机动船舶发展的今天,为节约燃油和提高航速,古老的风帆助航也得到了发展。现在万吨级货船上采用电脑控制的风帆助航,节油率达15%。

3. 风力提水。

现代风力提水机根据用途分为两类:

一类是高扬程小流量的风力提水机,它与活塞泵相配,提取深井地下水,主要用于草原、牧区,为人畜提供饮水;

另一类是低扬程大流量的风力提水机,它与螺旋泵相配,提取河水、湖水或海水,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水产养殖或制盐。

4. 风力致热。

“风力致热”是将风能转换成热能。

目前有三种转换方法。

一是风力机发电,再将电能通过电阻丝发热,变成热能。

二是由风力机将风能转换成空气压缩能,再转换成热能,即由风力机带动一离心压缩机,对空气进行绝热压缩而放出热能。

三是将风力机直接转换成热能。

风能现在对于日常生活的应用还没有广泛发展,我国的独立电源系统采用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光伏系统来供应电力,现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边防哨所、海岛部队等特殊场合,主要是面向部队的一套后勤保障系统。相信未来会逐渐从军用能源转为民用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