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2001,海瑞如何不能重用电脑系统
1.海瑞一生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为什么得不到朝廷重用?
2.海瑞清正廉洁是个好官,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3.海瑞是嘉靖留给万历国之利器,为何后来始终得不到重用?
4.清廉为官受爱戴的海瑞,没被重用是他过于刚直了吗?
5.海瑞是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知道的大清官,为什么没被重用?
6.有人说海瑞一生都未被重用,从哪些方面能看得出来?
因为他平日里是一个非常刚直不阿的官员,得罪了身边很多的人,所以当时很多大官都会对他进行压制,才使得他没有得到过重用。众所周知,和珅是一个大贪官。然而,乾隆却并没有因为他的罪行而治他的罪,反而是非常器重他。最关键的原因是和珅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官员,虽然他很贪财,但他也能做实事。因此,乾隆没有杀他,而是不断地提拔他。然而,海瑞却与和珅相反,海瑞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但他能力有限,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因此,在皇帝眼里,像海瑞这样的官员是不值得被重用的。
其次,就是因为海瑞这个人的性格。我们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但是他有点儿太正直了。比如说,在他还只是一名教师时,他就拒绝向地方知县行礼。也就是因为他这样的行为处事性格,才会让他得罪了很多人。因此,当时许多高级官员都会想方设法地压制他,不让他有升迁的机会。虽然海瑞很清廉、很诚实、不会屈服,但他却搞不明白自己的位置,不知道为官之道,这是很难在官场上得到认可的。
但就算很多官员在压制他,皇上又不喜欢他,但还是给了他一个三品的官职。事实上,这就是帝王之术。虽然皇上本人并不欣赏他,但皇上知道海瑞这种清官也是十分难得的。虽然没什么大作为,但是却是一个朝廷非常好的?门面?。
只要提拔了他,那就可以给下面的官员一种提示。那就是想要升官,那就不能贪污受贿,就得像海瑞这样清廉为官才可以。海瑞怕是不知道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不过海瑞做官也只是为了天下黎民做事,做什么官职他根本就不在乎。
海瑞一生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为什么得不到朝廷重用?
海瑞是无能的清官只不过是近几年来一些网文作者为了博取流量,哗众取宠,甚至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谣言而已。海瑞是否无能,只要翻看史书,了解海瑞的生平就一目了然了。
海瑞生于明正德八年,公元1514年,父辈五人中便有四人功名在身,唯有海瑞的父亲只是一个廪生,并在海瑞出生四年后去世。从此孤儿寡母便依靠祖上传下来的几十亩地勉强度日。
海瑞母亲性格极其刚强正直,从小便对他要求严格,每天只能攻读诗书,不许像普通小孩子一样玩耍。在海母的严厉教导下,养成了海瑞刚正不阿、不惧奸邪的性格,并在成年后自号?刚峰?用于勉励自己。另外海瑞年轻时,正好是阳明心学流行的时候,其倡导的?知行合一?、?致良知?,都对海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他日后行事的重要准则。
就海南黎患提出了修建道路、设置城池、开设学堂等策略,得到了不少人的赏识,却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这年海瑞名落孙山。1554年,海瑞再次参加会试,却依然落第,于是决定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并在当年接受海南承宣布政使司指派,成为福建南平县教谕。
其实从《平黎策》和之后著名的《治安疏》来看,海瑞没有中进士,绝对不是才能问题,而是当时的朝廷,更喜欢辞藻华丽、夸夸其谈的文章,对海瑞更趋务实的内容并不感兴趣。
但是只要有能力,在哪里都能脱颖而出。
海瑞在任南平教谕期间,不仅传授文章知识,更身体力行的教导学生,读书人应该重视的道德思想建设。当时御史来到学宫视察,别人都是跪地迎接,只有海瑞一人长揖行礼,并说:
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发现当地富豪有几百亩的地,却不用交一分钱的税,而贫苦百姓,一粒米的收入都没有,却要交几十上百亩地的税,非常的不公平。海瑞清正廉洁是个好官,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明朝中后期,有两大能臣被载入史册,一个是大明首辅张居正,另一个则是清官海瑞。张居正身居高位,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创万历新政,在万历年间风生水起不必多说。
而海瑞却不大相同,海瑞为官刚正不阿,清廉爱民,在现实中更受百姓爱戴。流传于世的《治安疏》上斥昏君下骂佞臣,嘉靖也是极为认可海瑞的为官清正。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海瑞为官清廉却收不到重用呢?
《治安疏》的内容对嘉靖多有贬低,如果作为皇帝稍微少一丝宽容,那么海瑞也就走到了尽头。可喜的是在嘉靖反思之下,廉洁模范海瑞开始走上政治舞台。海瑞能力并不突出,在嘉靖年间并没有过多政绩。但海瑞性格突出,得罪领导绝对头号人物。嘉靖四十一年,海瑞任福建淳安知县,胡宗宪的儿子到此游玩,因为出行标准太过普通,胡公子又哭又闹。话说上级的儿子,虽说不对年在年幼哄哄也就罢了,海瑞却把胡公子吊起来通达了一顿。?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海瑞做事情的方向对,但是手法显然太过不近人情。在当时,胡宗宪作为总督,计较此事时海瑞的家人都会受到牵连。对于海瑞来说,显然得不偿失。海瑞不懂为官之道,这让他之后的路也很艰辛。海瑞任职应天巡抚时,首辅徐阶对其极为看中。但是因为徐阶占用田地之事,海瑞竟要求如数返还农田,即使徐阶表示下不为例,海瑞仍不依不饶。对于如此刚正不阿的官员,徐阶表示无能为力,不敢再用。
海瑞处理事情能力一般,对百姓最大的政绩就是政治贪腐。有的人会提出海瑞处理百姓冤假错案十分得手,但是,事无巨细全部自己过问的情况,并不适合高层管理者。在张居正眼中,海瑞只能作为一个地方小官,为百姓请命可以,但是不具备权谋之术,对时局认识不清,为国难有贡献。而东厂提督冯保,蓟州总兵戚继光却不大相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海瑞为官作风正派不可否认,但是对于问题来说,海瑞只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解决之策竟毫无建树。如《治安疏》中,针砭时弊,文辞激烈。嘉靖时期存在的问题几乎如数列举。但是创造问题的奸臣看不到问题吗?痛斥皇帝只能说明具有发现问题的眼光,但是如何解决才是关键。徐阶,高拱等能臣也能发现问题,但是都能顺着皇帝慢慢着手解决,这就是海瑞不被重用的最重要原因。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模范榜样,这是一个时代必不可少的。?海清天?一名立在百姓面前可使百姓安定和谐。作为朝廷清正廉明的形象代表被歌功颂德可以,但是在谁主浮沉的官场却难以存活。能为自己立名却难保其他人员性命,不被重用也就能够理解了吧!
海瑞是嘉靖留给万历国之利器,为何后来始终得不到重用?
朝廷之中,鱼龙混杂,存在贪官污吏,自然也不乏清正廉洁之人。而清官一般都是上得帝王宠爱,下得百姓爱戴之人。但是显然海瑞就不是一般人,他虽一生刚正不阿,但是始终得不到朝廷重用。他无法担任重要职位,很大程度上和他不懂变通有关。
海瑞作为一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自然要秉公执法,为民除害。一次,有个男子强占民女,还害死人家家人,海瑞知道后当即按照条例,抓了该男子,最后将其处死。故事在这里看似一切正常,但是他处死的那名男子的父亲,曾经是海瑞的救命恩人,而海瑞也是知道的。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海瑞处事时的大公无私。他在执法时,从来不惧对方的身份,只要对方触犯条例,那么就该受到惩罚,这样一来,他成功树立了不少敌人。
而且海瑞有个特点,他缺乏变通意识,只要他认为该事不符合条例与礼法,他就会做出批判。而且他不懂迂回之术,导致他的直言不讳容易给自己惹上大麻烦。所以,虽然海瑞是个难得的好官,但是为了减少麻烦,朝廷不敢给他太过有权力的官位,只能给他一个闲职,让他作为朝廷里的一股清流,起表率作用。
海瑞的刚正不阿和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他曾发誓要当一个两袖清风的好官,确实,他做到了。但是,一根筋的他始终不适合复杂的朝廷,引起了权力人物对他的敌意。只能说,于官场,他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
清廉为官受爱戴的海瑞,没被重用是他过于刚直了吗?
海瑞的名字可是说是家喻户晓。当然不仅仅只有在明朝,甚至到了现代,每一个知道海瑞的故事的人,都会对这么一个人物由衷地发出赞叹,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好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海瑞作风正派不可否认,但是对于问题来说,海瑞只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解决之策竟毫无建树。如《治安疏》中,针砭时弊,文辞激烈。
嘉靖时期存在的问题几乎如数列举。但是创造问题的奸臣看不到问题吗?痛斥皇帝只能说明具有发现问题的眼光,但是如何解决才是关键。
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能臣也能发现问题,但是都能顺着皇帝慢慢着手解决,这就是海瑞不被重用的最重要原因。
万历前期由高拱、张居正揽大权,对于这号经常抬杠的海瑞,他们绝对不敢用(而皇帝又没有什么权,包括万历的爹)。然而,到了万历年间张居正开始了自己的改革,开始了对明朝动刀,所以他必须把全部的权力拿到自己的手中。
张居正明白海瑞这么一号人物做榜样可以,但是做自己的合伙人的话,未免有些太折磨人了。于是就把海瑞派到了南京去当官,基本上就是个闲官。
万历中后期,张居正死后,皇帝也知道海瑞的才能,但是也怕他,所以给他比较高的官位,但是不敢给他实权,让他当道德标杆。
这一点万历和张居正的观点是一样的,觉得海瑞做个榜样就可以了,不能给他太大的权,否则整个朝廷都不得安宁。
总而言之,所有明白海瑞的人都知道,这一个人是一个彻彻底底为公不为私的人,你要和他讲人情,他就会和你说王法。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万历一朝的时候谁也不重用他的主要原因,因为他只能作为一个道德标杆,而不适合做有实权的官。
海瑞是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知道的大清官,为什么没被重用?
海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一生为官清廉,百姓也都非常喜爱他,但是他在官场上却一直不得志,最高官至右佥都御史并巡抚应天,右佥都御史相当于中央派到地方纪律检查小组的组长。
海瑞在初为官时就被任命为淳安知县,在任时一心为民,刚正不阿,毫不偏私,所以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海瑞写的《治安疏》让其名声大震,因为这份《治安疏》批判的是当时皇帝明世宗昏庸无道,海瑞也因为这件事被捕入狱,明穆宗继位后大赦海瑞,后被提拔为尚宝丞,其实就是掌管玉玺的官员,并未得到重用。按常理说海瑞这人为官真正清廉,那为什么他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呢?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海瑞自身性格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当时受到官场环境的影响。
海瑞其实也并不是没有能力的人,胡宗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曾任直浙总督,他的儿子胡公子去淳安游玩时,海瑞并没有用高规格的排面招待他,胡公子凭家父势力当场就不高兴了,他在淳安大吵大闹反而还把胡公子吊打一顿并没收了其几千两银子,好在胡宗宪自知理亏,并没有怪罪下来。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海瑞的原则没错,但是不知变通,不顾人情,大家都不愿意跟其结交,都抱着不和他打交道的决心,井水不犯河水。就算是皇帝想重用海瑞,但是官员们都持反对意见,皇帝对此也无能为力。
历史上有这样的记载,地方官员知晓海瑞要到任此地任巡抚,纷纷辞官卸任,还把原本朱红色的门刷成了黑色。可见海瑞这种清官形象在明朝的官场上是注定不会被融入进去的,因为他没有遵守明代官场上的潜在规则。在当时,黑是多于白的,他在其他官员眼里就是个异类的存在。另外,海瑞深受百姓的喜爱,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知名度高。朝廷认为海瑞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帮助朝廷笼络民心,他在皇帝眼里只是朝廷的“形象代言人”,他的榜样作用比他为官的能力有价值得多。所以没有必要再给他很高的官职了。
海瑞是典型的基层官员,他最大的长处就是在基层处理一些政务和案件,对于细节的处理是非常完美的。如果让他任高官的话恐怕有些心有力而力不足,在处理一些大事上,海瑞确实有些欠缺。无论是做一个基层小官还是朝廷重臣,只要能为民造福的都是好官。海瑞一生没能得到重用,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为民服务的决心。海瑞死后,他魂归故里,路边站满了迎接他的人且都穿着白衣白帽,前来祭拜的人也来往不绝。
有人说海瑞一生都未被重用,从哪些方面能看得出来?
说起明朝,大家意向最多的就是明朝末年贪官纵横。比如像严嵩父子之类的奸臣。他们足以和后世清朝的和珅相媲美了。但是明朝也有非常廉洁公正的清官,比如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位。有的官员虽说是清官好官,但难免会做些收些贿赂。但是今天的这位主人公却是一路清清白白直到自己去世。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海瑞。说起海瑞,很多人都听过有这个人物。而关于他的评价往往跟“清廉”两个字离不开。就连百度百科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著名的清官。好日子开始做官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教官,相当于现在学校的老师。但是由于他不收学生的钱。真心实意的为学生办事,他到了学校之后就牢牢的抓着学校的纪律,所以海瑞很快就升官了。他被调到了淳安县做知县。还会再做支线的时候,他跟当地的不法分子事例勇于斗争。当地的治安与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后来做过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官越做越大,但是他在官场上呆了那么久的时间,并没有被腐蚀自己的内心,他一如既往的清廉,就算后来做官做到一品大员,家里依然十分的清贫。
但是这么清廉的海瑞,前期无人启用,到了后期他即使升官升的很快,也没有被人放在十分重要的官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因为海瑞实在是太耿直了。就拿贪污这一点来说,在朱元璋时期有这样的一条律法,凡是贪污超过一定数量的官员。就要把皮剥掉,其里边塞进稻草,把他的尸体放在宫门外边示众。但到了海瑞生活的这个年代。官员的贪污变得十分普遍,如果再遵循这条立法的话,大明王朝估计有一半以上的官员要被处死,但是海瑞不怕死的向皇帝上奏他请求恢复这条律法。当时的万历自然没有同意。而官员们也愤怒了,你还说自己要做清官也就算了,凭什么还不给他人留条活路呢?
所以海瑞的升迁就很受影响了。后来张居正的时候,虽然他很看重海瑞,但是还是不敢把他放在重要的官位上。张居正对别人说像海瑞这样的人,做事情不会妥协,但是十分得百姓的爱戴。给他一个悠闲的官位最好。就是说种种原因导致海瑞一生不受重用。
一、海瑞只认是非、不顾人情
嘉靖四十一年,海瑞任福建淳安知县,在他任职期间就得罪过浙直总督胡宗宪。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到淳安游玩,胡公子喜欢铺张,也仗着老爹的权势在地方胡作非为。海瑞则只按照普通招待标准,接待胡公子。
这下惹恼了胡公子,在公馆大吵大闹。海瑞的做法不是安抚和劝慰,而是命人把胡公子吊起来,胖揍了一顿。这还没有结束,海瑞还没收胡公子几千两银子,充了国库。胡宗宪可是封疆大吏,比海瑞的级别高出太多。
假如胡宗宪真的想要除掉海瑞,之后海瑞海大人的事迹就统统不会再有了。以胡宗宪的能力和地位,只需一个小纸条,就可以废掉海瑞的官职。好在胡总督是个深明大义之人,这才没有和海瑞一般计较,放了他一马。
海瑞的做法很对,面对无法无天的官宦子弟,理应该训教。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也可能非常严重,甚至会连累到他的家人。而海瑞则不管不顾,只是一心为了对错、为了道义,得罪了高官。
在海瑞任职应天巡抚之时,他做了另一件惊掉下巴的事。原本首辅徐阶很欣赏海瑞,把海瑞提拔到了很高的位置,而海瑞则对徐阶占用田地问题抓住不放,哪怕徐阶已经做了表态,海瑞依旧不依不饶,坚决要求徐阶归还占用的田地。
经常有人拿戚继光和海瑞做对比,戚继光同样有经济问题,但戚继光却能平定沿海倭寇,救了当地无数百姓的性命,以功绩来论,戚继光比海瑞强很多。海瑞是一身正气,而他却无法做出戚继光的功绩,这就是其中的差距。
二、海瑞只能处理细节,无法办大事
我们现代的人才系统中,最难得的就是管理型人才,尤其高级管理人才最少。有些人天生就是领导者,而有些人则只适合做跟随者,这无法改变。海瑞并不是庸人,他是很有能力。最初,海瑞在南平任教谕,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被海瑞搞得井井有条,老师认真教课,学生认真学习。
海瑞任职应天巡抚的时候,主要工作是审案,这也是他的本职工作,很多百姓都来找他诉说冤屈,海瑞则一一审理,事无巨细,全部审完结案。单从海瑞处理政务能力来说那是没有问题的,做个普通的地方官也绰绰有余。
办大事的人历朝历代也都很罕有,不论大奸还是大忠都是少数,做小事需要能力,做大事则需要的不仅是能力,还有权谋手段和对时局准确的判断力等等。哪怕海瑞的名气再大,在张居正看来,也无法为其所用。
看看张居正用的人,内有东厂提督冯保,外有蓟州总兵戚继光,辽东总兵李成梁,海瑞则只能做些基础工作,无法成就大事。
三、海瑞只能看到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
海瑞上奏的《治安疏》,文辞激烈、字字诛心。嘉靖二十年不上朝,沉迷修道炼丹,大兴土木,修造宫殿,法纪废弛等等,这些的确是嘉靖朝的大问题。难道只有海瑞看到了问题所在?
只要是为国的忠臣,哪怕是奸臣也能看到问题所在,而如何解决问题呢?这明显是个大议题,如此庞大的明帝国,难道一份痛斥皇帝的奏疏,就能解决问题吗?当然海瑞这么做也是很有意义的,而就算是徐阶、高拱也无法完全解决如此难题。
北宋的司马光就有此先例,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死对头,一个是保守派的领导者,另一个是改革派的领军人,可以说水火不相容。王安石变法几乎遭到了所有官员的反对,司马光就是那个举大旗反对的人。
令人诧异的是司马光只批判王安石的种种不是,司马光明白改革是必要的,但他无法给出解决方案。王安石却明确给出了解决方案,实施变法,做得多当然会错的多,不做事当然不会错,这难道就是王安石的错吗?
在我看来,海瑞比司马光要强不少,只是海瑞帮不了张居正,张居正当然不会重用他。
四、对朝廷来讲,海瑞作为形象人物最合适
任何一个机构,都有可能需要做形象工程,找些帅哥、美女或者明星撑撑场面,国家也是如此。海瑞在明代就是最好的形象代言人,海瑞两袖清风、为民做主,还被百姓誉为“海青天”,任何人都说不出海大人的不是。
作为形象代言人,自然不会放实权。海瑞就像个吉祥物,被朝廷捧在手中,他代表着权力机关的真善美,以此提高政府印象分,安抚民心。
五、官场容不下海瑞这种官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高级物种,自然不会像动物一样简单,所以人往往有两面性。
隆庆二年,很多官员听说海瑞要来应天做巡抚,把本来朱红色的门柱刷成黑色,做过不法之事的官员干脆自动辞职。海瑞在众多官员中是个异类,他不服从官场游戏规则,只按照自己的套路来,不给官员留活路。
长此以往,当地官员当然受不了,于是很快就有人弹劾海瑞,说他庇护奸民,鱼肉官员、沽名钓誉等等。海瑞就这么被调离了岗位,不论海瑞多么正直无私,但他融不入官场的大环境,那么这位置就不会稳固,就更别提做出什么业绩了。
海瑞是明代最著名的清官,他一心为民,不掺杂私心,极其痛恨贪官污吏,是大明廉洁的典范。不论海大人被上层鄙视也好,不受人重视也罢,但从未影响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由于得罪了太多权贵,近代污蔑他的书籍和文章也比较多,最典型的例子,如饿死女儿,都是杜撰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