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卫是一代名臣,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呢?

2.问下女大枪的重火器攻击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人现在40,攻击力自己认为是非常垃圾的,该怎么提高呀!

3.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

4.空海跟盛唐诗人学到了什么

5.唐代的空海大师日本人说现在还活着,到底是怎么回事?

电脑系统文镜怎么还找_电脑系统的镜像文件在哪里

首先你对问题描述不清楚,很难对应的和你说出你存在的问题,因为你说的启动不了不知是电脑黑屏或都没有任何动作,请详细说明你的问题,如果开机没有任何反应,说明主机存在问题,需要对主机进一步检查,装系统的前提是电脑必须能启动,这里我将电脑能启动后装系统的一些常规方法

1,光盘安装

找一张可引导系统盘,开机,进入BIOS将第一启动顺序设为光盘,保存重启,放入光盘,如果电脑正常光驱正常会由光驱引导电脑启动,接下来每一步都有中文界面提示,按提示就能快速装好系统了。

2,U盘装系统,(前提是你的主板支持从U盘启动),找一个可启动U盘(最好是含操系统盘)将U盘插到电脑上,开机进入BIOS进入高级选项把第一启动顺序设为从U盘启动,保存重启,就能由U盘引导进入安装操作系统的界面,同样每一步都有中文提示,按提示操作同样能快速完成系统的安装,至于U盘里的资料网络上有大量的系统盘安装镜相文镜下载,下载回来后需要通过软件将它写入U盘里成可启动U盘(最好用2G 以内的U盘)

李卫是一代名臣,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呢?

有音读和训读,例如

对于外国人来说,区别汉字的音读和训读的使用比较困难。一旦用错,有的会成为笑柄。血的读音是けつ、训读是ち,血液读作けつえき,但血が出る(出血),不能读成けつが出る,因为けつ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词,指的是"臀部",所以人家听了会发笑的.?

有时既可音读又可训读,但意思不一样."金"的读音是きん训读是かね。如果把"金を落とした读成きんをおとした(丢了黄金)那就和读成かねをおとした(丢了钱)的意思不一样了.同样,人気が无い的音读是にんきがない(没有人缘不受欢迎)与训读的ひとけがない(不像有人的样子)的意思完全不同.?

有个外国人说要做がんのしゅじゅつ听者以为要做癌の手术(癌症的手术)因而大吃一惊,其实是要做目の手术,这种场合"眼"不能说成"眼(がん),而必须说成目(め).

有的汉字有十个以上的读音,所以读音很难。

问下女大枪的重火器攻击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人现在40,攻击力自己认为是非常垃圾的,该怎么提高呀!

许多人都喜欢清朝的历史,尤其是对清朝的一些名称都有所研究,相信不少人看过这样一部电视剧,叫做《李卫当官》,看过《李卫当官》这部电视剧的,都应该是对李卫大加赞赏的,李卫是清朝的一代名臣,而且李卫在史册之中也是流芳千古。李卫为清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李卫有五个儿子,在史料之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五个儿子的身影,那么在李卫病逝之后,他的五个儿子都有怎样的结果呢?

第一,大儿子李星垣,作为李卫的大儿子,李星垣还是武功才略比较上乘的一位,李星垣在武比之中获得探花的位置,按照清朝的律例,李星垣被封为二等侍卫,虽然二等侍卫听起来官阶也不高,但是却是皇帝身边的亲近之人,只不过李星垣的仕途到最后也没有升的太高,他在李卫病逝的同时外迁。当时他的父亲去世了,对李星垣的官途也是有所影响的,导致李星垣在边关沉寂了将近八年的时间之后,得以有小小的升迁,只不过最后他又被卷入到了贪污案之中。可以说是一生被毁了。

第二,次子李星聚,虽然李星聚是李卫的第二个儿子,但是李星聚却没有什么本事,作为李卫的第二个儿子,他没有通过自己的能力进入到朝廷之中,而是依靠李卫的关系,接受萌阴,成为了知府,但是本来李星聚就没有什么本事,所以在成为知府之后,就等于是李星聚仕途的尽头了,他在以后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升迁,可以说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了。

第三,李星灿,作为李卫的第三个儿子,最后李星灿的官职也没有太高,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官员。就是在清朝时候,仅仅是一个州判的官职罢了,而且李星灿最后也并没有得到升迁。所以在史料中的记载,并没有李星灿得多少痕迹。

第四,李星宿,相对于李卫的其他儿子而言,李星宿的变动是比较大的,最开始的时候,他是担任浙江嘉兴,陕西同州两地的知府,最后得以升迁到四川补授湖北督粮道,当所有人认为李星宿的仕途从此会一帆风顺的时候,李星宿却没有再次升迁,他的仕途就此终结。

第五,李星福,比起李卫的其他四个儿子,李星福的仕途更是没有什么起伏,他被授予两江后补四品都司的身份之后,再没有什么变动,他似乎是被所有人都给遗忘了,并且在史料之中,对于李星福的记载,也仅仅是有一个补四品都司的官职而已。虽然李卫成为了一代名臣,但是不得不说,他的子孙后代确实是没有什么有本事的人出现。

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

大枪刷图分为火流和光流

大枪的喷火器,狙击,刺弹均为火属性

激光炮,量子,觉醒为光属性

建议前期堆火属性,买个辟火装置

后期对光属性,那么现在国服虫炮是大枪刷图神器,石化还加激光攻击。

下面说说如何提高攻击

首先大枪攻击与力量还有光、火属性加强有关

力量最好的选择当然是传承,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需要很多钱

现在大枪身上装备除了CC加力量最多的是戾龙,55职业套力量稍少但是相应+技能而且感觉 远古一做的比较墨迹如果你想带CC建议不去做 但是提一句远古2套装还是很变态的 但是想找全了 比较难!建议没有CC穿55职业吧

满力戾龙套:

诺斯玛尔:戾龙重甲护肩:满力11

诺斯玛尔:戾龙重甲胸铠:满力16

诺斯玛尔:戾龙重甲护腿:满力16

诺斯玛尔:戾龙重甲长靴:满力14

诺斯玛尔:戾龙重甲腰带:满力8

上下半身套装属性满力都是22

一套满力109

至于戾龙套与ES套我各有一套 都没多少钱

ES加技能

55职业套梅尔文的随心套装

LV55 职业套装

上衣:力量+16 体力+16 聚焦喷火器Lv+1 物理防御2887

下装:力量+16 体力+16 HP MAX+160 MP MAX+160 物理防御2408

肩甲:力量+12 体力+18 每分钟回复15MP 物理防御1768

靴子:力量+10 体力+10 移动速度+5.5% 跳跃力+25 物理防御 1447

腰带:力量+10 体力+10 精神+7 HP MAX+135 MP MAX+135 负重+3kg 物理防御888

套装效果:力量+35 体力+17 攻击速度+1% 物理暴击率+2% 命中率+1%

激光炮Lv+1

X1压缩量子炮Lv+1

力量与满力戾龙比相差10但是加了技能 暴击 攻速 所以个人感觉55职业套好于戾龙

在看看远古

鞋子:物理防御力1241.1256,力加11.17,体力加6.8,硬直恢复加17

腰带:物理防御力826.839,力加11.17,体力加6.8,硬直恢复加17

肩膀:物理防御力1659.1672,力加13.19,体力加7.11,硬直恢复加17

裤子:物理防御力2272.2287,力加18.26,体力加11.16,硬直恢复加24

衣服:物理防御力2730.2743,力加18.26,体力加10.15,硬直恢复加24

对于属性来说 前文我说先带辟火因为辟火是粉的可以买到大约800W

然后想法去弄光戒,光戒是SS如果人品好你可以刷深渊得到不好那么就要用灿烂了

如果有钱去买票刷 没钱随机深渊泡吧 如果电脑可以 用个双开自己去

在说说加点吧

首先声明下我加的我点是我个人习惯 不一定适合楼主

首先

踏射1级刷图破霸体

膝撞前置处BBQ+1

重火器抜击一级

蹲伏+1

格林机枪5前置

加农炮前置

粗火前置出细火 细火满

狙击满 出强制

激光炮满 蓄电 出强制

刺弹满

量子满

压缩满

觉醒满

女大枪觉醒被动满 满了加35一下技能14%

省蓝我一点没加 因为省下堆输出

手炮精通刷图千万别加 只加手跑的攻击和速度 大枪刷图很少用X吧

再次强调是我个人爱好

个人浅谈希望对楼主用用

东四 琢文镜涵love

空海跟盛唐诗人学到了什么

说起李卫,大家对他的了解大多可能都来自《李卫当官》这部影视剧。李卫,也是一位元老级人物,他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王朝,虽然他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为人为官的品行佳,是个好官,因此也深受百姓的爱戴。雍正皇帝在位时,对李卫十分宠爱,重视有加。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乾隆皇帝又将会如何对待李卫呢?

李卫为官多年,政治清廉,体恤民情。但他做官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考来的,而是家里通过花钱给他买了监生资格,后来靠捐钱捐来的。李卫当时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大字也不认识几个。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仕途,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高升。康熙年间,他那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等到雍正继位时,他凭借着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得到雍正皇帝的赏识。而且李卫还是一个不畏惧权贵的人,不管是谁,犯了错就应该秉公处理,这一点也帮助雍正摆平了很多权贵势力,也正因此,雍正皇帝对他也是更加宠爱。雍正皇帝曾这样评价李卫:“嘉许之怀,笔莫能罄。……非深悉朕衷,毫不瞻顾,安肯毅然直陈。”,由此可见,雍正皇帝与李卫的关系可不一般。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当朝中天子更换之时定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这似乎是历史上的一大定律。在雍正皇帝去世之后,就到了乾隆时期。历史上,很多新皇继位都会除掉之前的大臣,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李卫在雍正皇帝在位时期非常受宠,在乾隆继位后,他并没有性命不保,反而是安安稳稳地度过到了乾隆时期。虽然说与雍正皇帝相比,乾隆皇帝并没有十分宠爱李卫,但也并没有为难他或是想要除掉他。李卫心中自然也明白,今非昔比,自己也要更加努力,才能够得到新皇帝的喜爱,才能够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所以,在乾隆登基后,李卫还是十分努力的。

李卫给乾隆皇帝写奏章,奏章中写道“诚亲王府护卫库克同安州百姓争抢土地”,乾隆看过后,立刻就派人前去调查,了解到李卫所说的都是事实,鉴于此,乾隆皇帝认为李卫为官正直清廉,秉公执法,于是就赏赐李卫四团龙补服。李卫又向乾隆皇帝弹劾河督朱藻的贪污腐败行为,除此以外,他的弟弟朱蘅还要挟地方官吏,要求插手赈灾之事,在这些种种斑斑劣迹后都经过查证后,证明李卫所说的情况都是实情,于是就将朱藻、朱蘅二人绳之以法。其实,像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李卫的能力也在这一件件事中体现出来,所以乾隆皇帝对其还是很重视的。乾隆皇帝还曾这样评价李卫:“即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由此可见,在乾隆皇帝眼中对李卫的能力是十分认可的。

李卫为官期间体恤民意,也因此非常受百姓爱戴,在他死后老百姓为了纪念李卫,还给他立生祠。按照之前乾隆皇帝的评价,对此他应该十分赞同才对,但当乾隆看见给李卫建的祠庙时非常恼怒,叫人毁了祠堂,并痛斥当地的百姓。

乾隆皇帝的这些种种行为都表示,可能在他心里,根本就瞧不起李卫,对其称赞也可能都是做表面文章。要知道李卫的文化水平很低,在乾隆皇帝这种喜欢作诗喜欢作画的人的眼中可能就是粗人一个,打心里可能就瞧不起。所以,当世人给李卫建祠堂纪念他时,乾隆皇帝心中就会很不平衡,在这种不平衡的背后其实就是对李卫的一种贬低。甚至乾隆皇帝还曾表示过,在他眼中,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才能做到忠诚,而那些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很有可能会叛变。由此也不难看出,其实乾隆皇帝对李卫还是有偏见的。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这些都是一些猜测。但在史书中也有相关记载:

“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这些是乾隆皇帝看见那些为李卫建的祠庙时所说的话,虽然乾隆皇帝心中也知道这些都是事实,但是肯定也会觉得十分不痛快。

所以,最后命人将其祠堂拆除。人都死了,居然还被乾隆皇帝这么对待,只能说皇宫之中是没有情谊的,就算你平时做得再好,只要触怒了龙颜,都不会有好结果。所谓“君臣有别”,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小心谨慎。

唐代的空海大师日本人说现在还活着,到底是怎么回事?

《空海跟盛唐诗人学到了什么》

提起遍照金刚的《文镜秘府论》,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一部枯燥的学术著作。但要说起空海,应该有不少人眼前会马上浮现起当下流行的**《妖猫传》中那个萌萌的日本小和尚形象。空海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是《文镜秘府论》的作者遍照金刚。当然,历史上的空海,跟小说和**里的空海并不是一样的。

空海于公元774 年出生于日本的一个贵族家庭,比白居易小两岁。空海从小就从舅父那里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成年后,除了精研佛法,他也一直对中国诗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来中土之前就写过一些诗论。30岁时,空海随遣唐使来到中土,途中真的经历过海上的风暴。中土的游学经历只有短短一年,却使他对佛法和诗学都有了更深的了悟。回国后,他创立了日本真言宗,又根据从中土带回的诗学文献,加上自己的理解,编写了《文镜秘府论》一书。

《文镜秘府论》属于“诗格”类著作,就是后世诗话的前身,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教人怎样写诗的书。这类著作,在唐代是颇为流行的。不过,我个人并不建议初学者拿着《文镜秘府论》或者其他的“诗格”学写诗,因为这类著作离初学者的现实需要,还是有距离的。事实上,在像唐代——或者今天——这样一个想学写诗的人越来越多的时代,既然有想学“怎样写诗”的需求,那就必然有想学“怎样教人写诗”的需求。在我看来,“诗格”类的著作,与其用来教人“怎样写诗”,还不如用来教人“怎样教人写诗”更实在些。也就是说,“诗格”与其说是教材,不如说是教学参考书。当然,天资高的学生拿本教学参考书来看,对学习也会有帮助,但教学参考书的打开方式毕竟跟教材不一样。

《文镜秘府论》中引用了很多唐人的著作,很多章节有可能是直录唐人原文。那么,空海引用谁的著作比较多呢?

虽然在《妖猫传》中空海和白居易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虽然白居易在中晚唐诗坛地位显赫,被封为“广大教化主”,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汉诗界,成为日本汉诗界的偶像;虽然世间流传着署名白居易的《金针诗格》。但是,在空海的《文镜秘府论》中,完全看不到白居易的影子。事实上,空海是否见过白居易,也没有任何实在的证据。毕竟,空海来中土的时候,白居易还只是个中进士才四年的小小校书郎,远不是什么文坛领袖。空海并不像之后的日本汉诗家那样,将白居易奉为诗学圭臬,他的诗学主要受到大历以上的唐人影响。

那么,空海追思的盛唐诗学家又是谁呢?真的是吟咏着《清平调》的李白吗?在《文镜秘府论》中,同样找不到李白的身影,看来李白也并不是空海的偶像。《文镜秘府论》引用最多的是王昌龄,其他比较显眼的,还有皎然和崔融。

崔融是武则天时代的人,比盛唐略早,出身于山东士族,山东的崔氏自汉末至北朝多有名臣,在唐代,崔氏仍是最耀眼的姓氏之一,山东崔氏的各支系贡献了不少文学家。崔融本人曾“擢八科高第”,是当时的“大手笔”。中晚唐以后,崔融似乎淡出了诗学家的视野,但在盛唐,他还是颇有影响力的。《文镜秘府论》保存了他的诗论。

王昌龄是我们熟悉的盛唐诗人,大约与李白同辈。王昌龄出身于琅琊王氏或太原王氏,在中古时代也是高门著姓。《文镜秘府论》中大量引用了王昌龄的诗论。应该说,王昌龄才是空海所仰望的盛唐。这或许与我们今天对盛唐的印象有些出入。

诗僧皎然俗姓谢,自称为谢灵运的后人,陈郡谢氏在六朝也是显赫的文学家族。皎然生活在大历时代,比盛唐稍晚。

这三位较有代表性的诗人,都生活在盛唐前后,都与南北朝的显赫家族有关,创作风格都偏于保守、温润。这可能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唐人实际的审美倾向。或许,在白居易之前,这样的人是最有资格教人写诗的人,他们自然也成为了空海学习的对象。

那么,空海跟这些人学到了什么,《文镜秘府论》又讲了些什么呢?

《文镜秘府论》分为天、地、东、西、南、北六个板块,说的都是初学者最容易遇到的问题。

《天卷》讨论格律问题。每个初学者首先都必须过格律关。格律就像天一样,是一切存在的前提,也是不能越出的。实际上,《天卷》讨论的格律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初学者的需求。初学者学格律,只要记住林黛玉说的“平的对仄的”,就够用了。《天卷》作为教师用书,提供了很多进阶的格律知识,在初学者看来,难免会头晕目眩。其实,《天卷》讲的“声病”,并不是必须规避的。如果你是对诗作声吻协合有特殊要求的进阶选手,那么还是应该了解一下《天卷》中讲的“八病”。另外,《天卷》还记载了一些特殊的格式,包括“齐梁调诗”,也是可以供进阶选手学来玩的。

《地卷》讨论诗的“体势”,可以理解为品格问题。诗有不同的风格流派,不同的审美追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体”,这些“体”的品位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品位,就好像地势的高下一样。任何体势都可以写出好诗,就像任何地势都能长出好看的花一样。但是论起地势本身,毕竟是有高有低,有一圈一圈的等高线,同样道理,诗的体势也毕竟有高下之分。在“以诗取士”的语境下,除了诗本身是好诗,诗的体势高下,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评诗的人火眼金睛,认得更高的品位,不能“见了浅近的就爱”。在这方面,《地卷》可以提供不少帮助。但是初学者要是把《地卷》当成武林秘籍,照着一招一招练过去,那是不可行的。在缺乏创作经验的时候,只是背会这里的招式名称,那更是毫无意义。所以《地卷》也是评诗者用着比学诗者顺手。当然,对学诗者来说,知道天下之大,诗有更高的境界,也是好事。

《地卷》中最实用的,当属王昌龄的《十七势》、皎然的《十四例》和崔融的《十体》。其中,王氏的写法又与谢、崔二氏略有不同。皎然和崔融写的,相当于“评分标准”,罗列诗的不同境界,其间是有差等的,我们在评诗的时候,基本可以按照他们的总结,按图索骥,评定诗的高下。王昌龄说的“势”,类似于宋人黄庭坚讲的“诗法”,这里的“法”是“活法”,不是“法律”的法,而是“办法”的法。不是规定你只能怎样写,不能怎样写,而是给你提供更多的写作思路。这些写作思路之间,不是完全没有高下,但高下是不明显的。我们写诗打不开思路的时候,可以去看《十七势》,然后就知道,写诗不是只能一板一眼地写八股,是可以有无数种章法变化的。《十七势》是招式,可以临时借鉴了用,而《十四例》《十体》基本无法当场借鉴,只能供你对照功夫练到哪一层了。

在天地之间,会有形形 *** 的生命,会遇到形形 *** 的问题。东、西、南、北四卷,就是讲初学者遇到的问题的。

《东卷》讲的是对仗问题。东方是万物发生之地,东卷就讲初学者最先遇到的问题。在解决了格律问题之后,初学者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对仗。对很多人来说,要写出工整的对仗,并不是容易的事。

当下有很多人工智能软件都可以写旧体诗,如果只写散行绝句,它们的水平已经与人类初学者难分伯仲,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软件能很好地解决对仗问题。我们习以为常的“对对子”,对人工智能来说竟是难以突破的瓶颈,由此可见,对仗艺术凝聚了人类智慧的精华。在格律的壁垒被突破以后,要证明我们人类相对于电脑的优越性,对仗还是一道可以踞守的天险。

今天的初学者,经常觉得写出工稳的对仗句有困难。很多人选择了退缩,或者写个宽对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只写散行绝句,只填词,有的还能填出很漂亮的词。其实,这样很不好,等于是自动放弃了人类的优势地位,把自己降格为电脑。毕竟现在电脑写出像样的词也不难了。

中古时代,在寒素阶层上升的过程中,很多寒素子弟努力学习写诗。世家子弟看他们的心情,就跟我们今天看人工智能的心情是一样的,不屑中带着担心。他们也必须拼命证明,自己比这些“后出门户”更优越。因此,在当时的诗学中,也会存在一道一道的防线。格律是第一道,品位是最后一道,而在格律之后的第二道防线,大概也是对仗。

对于自幼熟读《文选》的世家子弟来说,对仗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但如果一个人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只想走捷径学会写诗,在文坛上暴得声名,那么对仗可能会成为他的一个弱点。评诗的大佬看见逃避对仗或者写不好对仗的人,心里应该也是有数的。所以,在乾坤定位之后,《文镜秘府论》首先要教人对对子。

但是,《文镜秘府论》的《东卷》也不适合拿来学习对仗。《东卷》讲各种对仗的方法,例如《二十九种对》,也像王昌龄的《十七势》一样,讲的是办法。是告诉你,除了规规矩矩地对仗,还有这么多出奇制胜的法子,是帮你开拓思路的。《二十九种对》不但不是必要的,也不能穷尽对仗的方法。初学者看这个,首先会晕,以为对仗有多么复杂,徒然产生畏难心理。不晕了之后,如果再把这些奉为秘籍,一一记住,一一运用,不过是浪费时间,并不会因此把诗写好。更有甚者,以为用了这些对法就是好诗,不用就不是好诗,一心钻研对仗的法门,以期拿来炫耀,未尝不是另一种急功近利。晚唐七律出现了很多精致繁复的对仗,恐怕与寒士急于靠写诗博取功名的心态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写诗不是对仗的花样越多越好的。能写对仗,能证明你是个有灵魂的人类,就足够了。要写好对仗,靠的不是背招式,而是要好好把《文选》读熟。

《西卷》讲的是“诗病”,就是诗会出的毛病。人活在世界上时间长了,没有不生病的,写诗上手了以后,也会慢慢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西方总是和衰老、刑狱联系在一起,所以《西卷》用来讲诗病。

“诗病”就更不是供初学者学习的东西,初学者没必要把《西卷》中空海归纳的二十八种诗病都记住,一一都犯一遍。诗病是供评诗者掌握的。评诗者要知道,这样的写法是毛病,不是创意。如果学生这样写了,要纠正;如果考生这样写了,严重的要黜落。当然,作诗的时候,如果能知道诗病,有意加以规避,那也是好事。

识别“诗病”是中国传统诗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读诗还是作诗,都要识别好歹。要知道,这么写是好的、那么写是不好的,这个字用得好、那个字用得不稳。而不能只会看中心思想,说了我好话的就是好诗,说得不入耳就是坏诗。识别“诗病”是一门很实在的学问,有几千年的积淀,能把中国诗讲成云山雾罩空中楼阁的,多半是不懂这门学问的。

考究诗病,充分说明当时存在着品评诗作高下的需求,从侧面说明了诗歌的繁荣,也说明诗作的高下关系着士人的荣辱。

《南卷》讨论的是诗的“意”与“位”。南方使人联想到光明正大,《南卷》讨论的就是诗歌中最为核心、最为光明正大的问题,是诗歌的高贵属性。

《南卷》中的《论文意》,引用王昌龄和皎然的诗论,讨论“意”的问题。为什么诗要讲“意”呢?是不是说,一首诗只要意思好,艺术上不用讲究呢?不,一个能讨论“诗病”的诗学系统,不会这样粗糙。

想靠诗歌干谒的人,如果再多下些功夫,是可以学会对仗,甚至避免诗病的。这时候,横在他们面前最后也是最严峻的考验,就是能否写出一首意脉连贯的诗。真正的诗人,写诗就是为了抒写自己的性情,如果不是心有所感,就不会写诗,那么他下笔的时候,不用怎么布置,意脉自然是连贯的。但如果写诗是为了博取声名,是功利性的,那么就会出现为写而写的情况。此时除非以很高的技巧加以经营,否则无法写出连贯的意脉。这样的诗,也许单看句子会很精致,但通篇看下来,却没有太深的思致,或者稍微思考得用心了些,意脉却断裂了,不知所云。有这样的迹象,就说明是功利性的写作,同时技巧也不够,所以绝非上品。还有一些初学者,写诗倒是有感而发,但对于如何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写下来,还缺乏经验,在写完最先想到的句子之后,就没有其他感受可以写了,于是只好开始拼凑,上句写了春天,下句却凑出来秋天。这样的诗,当然也是不好的,禁不住“意”的考量。

《论文意》主张,写诗要“苦思”“造意”,“险起杰作”,要追求新奇,其实是在要求诗人努力写诗,不可以写平熟套话,对艺术的要求是很高的。这里所说的“意”,是指新意,并非限于主题正确,而是包括了见识和技巧等不同方面的精进。强调“意”,其实是强调诗人的主体意识,以飞扬独特的个性为尊,以可复制的功利性创作为卑。这是盛唐诗人最可贵的精神,也是在诗人阶层不断扩大的时代保持诗歌高贵本性的需要。

《论文意》也是服务于评诗者的。评诗者需要知道有意之诗高于无意之诗,写诗者却无法通过阅读《论文意》而完成从无意到有意的飞跃。可以想见,如果有一天电脑可以解决对仗和诗病的问题,“文意”仍然会是它与人类高手之间的屏障。当然,人类的子孙,如果才华平平却急功近利,也是会被挡在这道屏障之外的。

同属《南卷》的《论体》,讨论诗之“位”,即不同诗体的功能。要恰当地使用不同诗体完成不同的功能,首先至少要掌握所有的诗体。只会写绝句的人,是没有“论体”的可能和必要的。因此,讨论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也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北卷》的内容较杂,有关于对仗的补充论述,也有虚词用法的介绍,或许是空海在记录不能归入其他五卷的零碎感想。

《文镜秘府论》是空海向盛唐诗人学习的成果。它以格律为始,以体势为归,靠对仗、诗病、文意、诗体的品鉴保驾护航,帮助评诗人学会识别诗作的高下,也给作诗人以必要的提醒,从而维护诗的品质。《文镜秘府论》保存了盛唐通行诗学文化的样貌,证明着盛唐诗学的繁盛与辉煌,也为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与创作提供着启迪。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日本平安时代前期名僧,日本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开山祖师,空海15岁学《论语》等汉文书籍,18岁入大学。后来思想逐渐倾向于佛教,24岁著《三教指归》,叙述他的宗教体验和一心向佛的思想。这部书是他出家的宣言。他接触密宗后,开始念诵《大日经》。日本当时还没有系统的密宗教义,为了解决种种疑难问题,他于804年作为留学僧来中国(唐朝),到长安(今西安)就学于青龙寺的惠果,成为正统密宗第八祖。

26岁的空海与最澄法师一起渡海,历经各种险境,才从福州登陆。(妖猫传的扮演者染谷将太现在差不多25岁,陈导很会选人呀)其后又经过近五个月才到达长安,入住西明寺。西明寺是唐代最先收藏佛教经典地方,同时也是最为理想的钻研佛学之地。之后他到长安青龙寺拜惠果为师。惠果阿?梨(743年-805年),俗姓马,京兆昭应县(今陕西临潼县治)人,唐密高僧,真言宗第七祖,住在长安青龙寺东塔院,并设灌顶道场,时称密宗大师。受唐德宗、唐顺宗之崇敬,为三朝国师。当时中国的佛教界非常具有国际视野和平等待人的精神,任人唯贤,举人以才,空海的才能和悟性得到了惠果老师的高度评价。密宗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智德方面者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本来存在这永恒悟性)方面者称为胎藏界,而密教以灌顶为阿?黎(上师)向弟子印可传授时的一种仪式。空海入门后的6月就得到胎藏界灌顶,7月得金刚界灌顶,8月得密教最高位阿?黎(高僧之位)灌顶。当时惠果门下弟子千余人,得到传法灌顶的弟子仅仅6人,而且都经过10年以上的苦修,而空海只用三个月一举登峰,并被立为大日如来以来真言宗第八祖。

是年年末,惠果圆寂,翌年正月,举行法事。惠果为声震长安僧俗两界名僧,当时长安文人书家云集,众人却单单推举空海撰写碑文,著名的“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梨惠果和尚之碑”碑文墨迹,竟然出自自日本和尚空海之手。此碑文在中国早已失传,而当年空海自抄一份携回日本,编入《遍照发挥性灵集》中。

公元806年从长安来到天台山国清寺继续学法。是年他携带密宗经典和儒、道、医、卜书籍等回日本,在高雄山寺开创具有自己特点的日本真言宗,后来在高野山建佛寺。823年得钦赐京都的东寺作为镇护国家的真言道场。他开办综艺种智院(今种智院大学),进行日本最初的平民教育。他长于诗文、汉文学,著有《文镜秘府论》等书。他学中国王羲之的书法,成为日本书道“大师流”的开创人,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并称为日本的“三笔”,即三大书法家。835年去世,谥弘法大师。我们欣赏一下大师的书法

这里提一下染谷将太的表演还是可以的,剧中他一直是保持微笑的。但为何始终带着迷之微笑?这是陈导的要求,他说:佛祖拈花一笑,作为一个佛教徒永远要以微笑迎人,尤其是空海,在历史上他的笑很有名。在片中,一个被青龙寺拒绝的佛门弟子,仍能微笑,我觉得他非常淡定。染谷将太演得非常好,土匪好演,和尚难演,因为你不容易找着他的动作。我老说染谷将太,你是一个年轻人,可是身体里住着一个老灵魂,他有那种比较淡定的劲儿。

那么空海回日本后发生了什么,其实空海对日本除了密教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茶文化。他将从天台山带来的茶籽分种日本各地,扩大了茶叶在日本的种植区域。空海不仅把茶树引种过去,把茶道思想和仪轨传播出去,还有个重要贡献是把制茶法也带入日本,这可以说是日本茶道本土化的重要一步。日本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空海等人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因嵯峨天皇爱好文学,特别崇尚唐朝的文化。所以在其影响下,弘仁年间成为唐文化盛行的时代,茶文化更是其中高雅的文化。嵯峨天皇经常与空海在一起饮茶,他们之间留下了许多茶诗,如《与海公饮茶送归山》。总之,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接受、输入中国的茶文化,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

那么话说回来,空海要是活着,就已经一千两百多岁了,如果去日本真言宗最古老的道场高野山金刚峰寺,更会让人觉得他真的是活着呢!十分不可思议。这里要提一个概念入定和圆寂。圆寂就是死去了,而入定即入禅定,《大智度论》亦云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终。在瑜伽和右脑冥想中,入定亦为进入波状态(或曰变性意识)的称呼。佛经上最早记载的入定未死是迦叶尊者。

“昔日释迦牟尼佛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深解佛意,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付嘱于汝。复告迦叶,吾将金镂僧伽黎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弥勒出世。迦叶尊者头礼佛足,恭顺佛意。至世尊圆寂,迦叶尊者于王舍城集结正法三藏。后将正法三藏付嘱阿难,独往鸡足山,持世尊所付黎衣,于华首门入定。待至尊弥勒佛下生此间时,亦将登临鸡足山,至迦叶尊者入定处,弹指间,山峰自开,时迦叶授衣致辞,礼敬毕后,身升虚空,示诸神变,化火焚身,遂入寂灭。”所以说入定可以保持肉体不死是一种传说,只有证悟了一定果位的菩萨罗汉入定后才可能保持肉身的不腐。我们(欲界众生)的身心要靠四食(段食、识食、触食、思食)维持,如无四食,身心是不能持久的,如入定时间过长,因无四食滋养身心,虽在定中能仗定力维持,但一出定便会身心坏灭。定中四食如何?大乘认为仅无段食(饮食),但有其余三食维持生命;小乘观点与此略有差异,认为有漏定者无段食,无漏定者无真实四食,但有相似三食,灭尽定者四食皆无。

那么日本和歌山县的高野山金刚峰寺和京都的东寺是日本真言宗两个根本道场,高野山的人们和僧侣大多数相信,空海至今仍在高野山奥院的灵庙里打坐、入定。入定,即进入一种无思无想的禅定状态,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但是这里的人们显然觉得空海现在是处于前一种状态。在寺庙里,掌管后勤的人被称为“维那”,一直到现在,每天都有维那给空海送两顿饭。

据说空海在察觉自己将要入定前就告诉弟子,他要在835年(日本承和二年)3月21日(阴历)入定,并真的在那一天入定了,于是弟子们为他建立了奥院。1100多年来,人们认为他一直在那里打坐入定,给他送饭也持续了1100多年。据说送的是素食料理,没有鱼肉,但是豆腐、青菜、酱汤等种类齐全。他们认为:835年3月21日是他的入定日而不是他死去的日子。

除了送饭以外,每年在他入定的那一天,还给他送去衣服。至于那里面是只有木像,还是真有肉身佛在打坐入定,维那绝对不对外人泄露,就是对弟子和后代也三缄其口。如果到高野山金刚峰寺奥院去观光,不仅禁止摄影,还贴着写有“禁止私语”的纸,像是怕打搅空海冥想。

最初有关空海是在打坐、入定的说法出自空海入定后100年,平安中期的东寺僧人仁海(951-1046)的所著《金刚峰寺建立缘起》一书,书中说空海入定49天以后,容颜仍然没有什么变化,胡子和头发都在继续长,而据日本平安时代末期成书的《今昔物语集》记载,由于东寺和金刚峰寺曾发生过本末之争,金刚峰寺失败,一度由东寺的负者人(当时称为“长者”)观贤兼管,并因遭雷击发生火灾等,曾一度荒废。贤兼那时进过奥院里的空海灵庙。看见空海正坐在木制的厨子里,厨子的外边还有石屋,乱发如云,有一尺多长。他用剃刀给空海剃发,又整理了一下空海的衣服和念珠,然后又把厨子和石屋贴上封印。

人们还传说:空海虽然已经入定,但是仍然到各地行脚,每年阴历3月21日,在高野山的宝龟院都会举行为空海换衣服的仪式,那时人们会在空海换下来的衣服上看到旅途的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