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踩过的坑还会踩

2.win10系统显示“无法登录到你的账户”是怎么回事?

3.我是怎么踩过在 OSX 上录屏的坑的

4.工作中如何避免踩坑?

为什么踩过的坑还会踩

电脑系统残留怎么清理-电脑系统踩过的坑怎么清理

我们头脑里面明明知道:投资要做长期,不要炒短期;要保持理性,不要追涨杀跌;要客观分析、不听小道预测消息;控制仓位、不要抄底......

然而尽管知道这样那样的道理,还是做不好投资,踩过的坑,还是会踩!

为什么,无论是生活还是投资中,人们即使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还是很难通过学习和反思改变自己。

从行为心理学上讲,人们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人们在信息反馈阶段,出现几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导致我们即使看到结果,也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致使重蹈覆辙。

01、盈利,功劳是自己的,亏损,问题是别人的

网上有个段子:三个人坐电梯从1楼到10楼。一个人原地跑步,一个在做俯卧撑,一个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10楼。

有人问,你们是怎么到十楼的?

一个说,我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用头撞墙上来的。

他们把自己能上10楼的原因,归结于自身的努力

其实这个电梯,就是国内的经济增长,他们只要坐上电梯,啥事不干,也能到10楼

这个段子的隐喻是,很多成功并不是因为某个个体有多么的出众,而是因为整个时代在带着你跑,而你只是恰好站在了正确的位置上。

行为心理学上,把这种认知叫做自我归因

归因就是追溯事情结果的原因,人们倾向于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外部原因。

在个人投资上,自我归因偏差会导致,人们看不到盈利和亏损的本质问题,将盈利归因于自身的投资能力,其实可能只是短期运气而已,而将亏损归因于外界环境,其实亏损的真实原因可能在于,买得太贵了,或者收集的信息有问题。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从投资标的本质上出发,很可能下次还会重蹈覆辙。

02、后见之明--“我早就知道”

先见之明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提前预知结果的能力!

而,后见之明,指的是当结果出现后,人们误以为自己早就知道结果的一种幻觉。

例如,你身边或许有这样的朋友,某一天他在朋友圈,晒出对某一只股票行情的预测,并附上截图中的时间,他确实提前猜对了,这难道不是先见之明吗?

未必是

他可能预测了多只股票的行情,猜了多次,只不过这一次他对了,他只把这次结果拿出来而已,其它猜错的他也没放在心上,也可能忘记了那些猜错的股票,就像买**一样,人们会记住某一次中大奖的号码,但是那些没中奖的号码,容易被淡忘。

这次疫情出现之后,网上也出现了各种预言,有说3年前预言的、还有说10年前、40年前就预言了的。

奇怪的是,没出现之前,也没见人说这些预言,一旦已经出现之后,就曝出各种神预言,这其实也是典型的“后见之明”。

后见之明,会给我们的认知上,带来一种“我早就知道的”错觉,影响我们的判断,在投资中,这种后见之明,使我们判断风险的时候,过度乐观,从而导致投资失败。

03、只看自己喜欢看的消息

我一个亲戚在惠州买了房子,买了之后,心里是忐忑的,因为是一笔大的投资,不知道未来上涨空间怎样;这期间如果在抖音上刷到有人说惠州的房子不好,则心里很痛苦,担心做了错误的决定,而看到售楼处,热火朝天,大家抢着买的氛围,心里又明朗起来。

人的天性喜欢快乐、不喜欢痛苦,所以会导致我们只看好的消息,而选择性的屏蔽坏消息。

投资也是一样,很多人一旦看中了某只股票、基金,会从潜意识中只关注好消息,而屏蔽坏消息;因为好消息提供正面反馈,而坏消息输出负面反馈。

但是我们站在局外可以看清,不管我们是否关注它,好、坏信息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知失调”会让我们忽略对立的声音。

通常人们总是关注自己想要的信息,但这并不代表是对的,可能越错越远。

在信息反馈阶段,因为存在上述认知偏差,导致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因而重蹈覆辙,踩过的坑下次还继续踩。

指数基金投资进阶

关注:路漫笔记

win10系统显示“无法登录到你的账户”是怎么回事?

C盘中配置文件夹和注册表中ProfileImagePath对应的名字改回去了,依旧不能登录到以前账户,以后账号升级的时候,或某些启动引导文件受损。

备份好重要的文件之后的修复的办法如下:

可尝试在”C:\Users\“ ”C:\用户\“ 路径下多翻一翻文件夹,应该能找到是以前系统配置的那个文件夹,将其内容整体复制(覆盖)

为了避免重要数据丢失,如果并不是应为删除用户文件夹(C:\Users\Administrator)而无法登录账户,先将C:\Users\Administrator目录下有个桌面(或desktop)文件夹,先备份一下(或者将整个Administrator文件夹备份)。如果是恢复其他账户,进相应账户名下的文件夹进行备份。

如果删除或覆盖用户文件夹(C:\Users\Administrator或其他账户),其桌面文件及我的文档等文件将丢失。

1.查看是否禁用系统内置管理员administrator,在“此电脑”右键菜单中,点击“管理”,进入计算机管理

2.在计算机管理中,找到“本地用户组”

3.点开用户,找到“Administrator”

4.双击“Administrator”名称打开Administrator属性,将下方“账户已禁用”勾选为“√”

5.再次重启,用原始“ZQY”用户登录

6.右键计算机-属性-高级系统设置-高级-用户配置文件-设置:

7.选择默认配置文件,点击复制到C:\Users\Administrator(或其他需要修复的账户名)

8.使用其他可用的账户进入系统,然后----删除用户配置文件!

(右键计算机-属性-高级系统设置-高级-用户配置文件-设置:)

然后注销当前账户,登陆Administrator进入系统。

我是怎么踩过在 OSX 上录屏的坑的

没有踩过坑

macOS上最好的两款录屏工具ScreenFlow和Camtasia,我都使用而且制作了简体中文版。

Camtasia Mac 3.1.0中文版地址:camtasiacn

ScreenFlow 7.0.0中文版地址:screenflowcn

工作中如何避免踩坑?

组里的校招生妹妹曾问过我一个灵魂问题:你在刚工作的时候都踩过哪些坑?哪些是可以避免的?求借鉴。当时我沉默思考了半晌,因为大多数坑,要亲自踩一下之后才会重视。

但回想起来,我刚工作时踩得最大的坑是没建立起“成长坐标系”——不知道在新人时期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熟度,也不了解每一项工作做到什么标准算合格,以至于每天急迫而紧绷,经常加班和失眠。

在我刚工作的前几个月,经常因为自己是个事情做不好的新人而自责自卑。但对接的业务方很少当面给到我建设性建议,而是有问题直接找我领导;组里有的同事会安慰我新同学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也有人看着我的产出笑而不语。导致那时候我经常被夸两句就上天,被批评两句就万念俱灰,时刻在意他人评价,希望得到及时反馈立刻优化自己。结果几乎每天都因为目标完不成而加班,开着电脑,对着文档。冲杯速溶,双眼空洞,望着屏幕里无尽的信息量熵增。

最困扰的问题是:我是不是能力不足?Mentor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你现在缺的是评价标准。

初入职场的我们,没有坐标。而建立起评价标准,就有了坐标。既衡量工作,也掂量自身。

脱坑的第一步是找到「事的标准」。首先横向比对同期的小伙伴进对于工作的上手速度;其次要看核心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是合格的,也可以试着去思考同一项工作不同工作年限的前辈交付结果有什么差别?这个过程让我逐渐找到了水位线,也发现其实定的目标达不到才是常态——往往大家月初汇报时列了很多事,但月底做成一件就不错了。

第二步是找到「成长通道」——我经常向同业前辈萃取经验,了解在职业生涯的前几年都在学习什么技能,其中对后续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哪些,结合他们的共性经验,开始制定自己的成长。

第三步最简单也最容易被忽视:「把人和事剥离开」。别人说你工作做得不好,代表你的结果不符合对方预期——首先“好”的标准需要定义,TA说的真不一定对,可以拿到一个更大的范围去看。其次即便是工作不行也只代表这件事没做好,不是自己能力不行,一定要有这个自信。

在建立起自我评价标准后,我便不怎么关注别人如何评价我,这带来了很多好处——接受别人的负反馈更加坦然,因为我觉得我已经做的挺好了,别人的建议只是锦上添花;别人说我好的时候我不膨胀,因为知道自己什么水平;老板说我离开了平台什么也不是,我也不慌张,因为我知道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而且本身这就是伪命题:工作职责都是基于组织的需求,换个地方,无非先看别人怎么干再迭代就好,办法不都是想出来的吗?

无论是新人、中干还是高管,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

“砍掉你工作中的枝枝蔓蔓,把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只解决最重要的事情。”

“把你的时间从不相干的人、不重要的事那里拯救出来,全力去瞄准最重要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足够理直气壮,不要被不独立的人。”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成为很哇塞的人~

很喜欢这句slogan

字节和美团的经历,是职场成长的宝贵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