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离合卖这么火,他有什么缺点你知道吗

2.电脑是什么时代发明的?

3.世界上最早的电脑系统是什么?

4.为什么那么多人买了MacBook后,却把系统换成windows的?

5.现在买笔记本有的本带操作系统有的没带操作系统这有什么区别,他们售后服务都一样吗,是买带系统的本好,

以前什么样的人有电脑系统功能_以前什么样的人有电脑系统

肯定是现有硬件啊,硬件是软件的载体!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无论是哪一台,肯定是没有操作系统的,因为这玩意对当时来说太复杂了。当时的电脑开机以后就会直接读取程序开始执行。

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人发明的,而这台电脑是个庞然大物,重30余吨,占地约170平方米,在机器内部装有18000只电子管,6000个开关,70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50万条线,耗电量140千瓦。当初研发的电脑可是没有系统的,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种纯机械,完全依靠操作者下达相应的指令,然后它再根据设定的规则反馈结果,就像是我们打开开关灯泡就亮起来,关闭水龙头自来水就断了一样,你要它干嘛就干嘛。

电脑的诞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换代起来确实很快的,从第一代电子管数字机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到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用晶体管制造的计算机,使用了晶体管以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对压缩计算机体积设想也就更容易实现了。到后来的第三代计算机以小规模集成电路(每片上集成几百到几千个逻辑门)LSI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到现在的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都是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人类进步的表现,科技进步的步伐。

从这些信息中都体现了,计算机的开始是先有硬件后来才有的软件,在硬件的基础上才进行了软件的开发。

双离合卖这么火,他有什么缺点你知道吗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

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埃尼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

电脑是什么时代发明的?

双离合卖这么火,他有什么缺点你知道吗

双离合用起来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基本上双离合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过热,和它的设计结构有关系了。

换挡就像接力跑,前面那个等着的时候已经是腿弯在那边准备跑步,一个手往后面伸,就等着后面跑上来那个人把接力棒交给自己,会预结合。

在城市里的话堵车,反复换挡会产生比较多的热量。那这个热量以前传统的变速箱,它里面不是有变速箱油的嘛,热量就被这个带掉了。

但是大多数的双离合它都是干式的,它是风冷的,这个散热效果相对是比较差的,所以说比较容易产生过热的问题。

它这个一热,系统监测到了,马上就产生过热保护了,有可能这个升档降档会出问题,有可能这个动力会产生问题。但是等它凉掉了,基本上又好了。

不过双离合的话,它是有两种的。除了我刚才说的风吹吹的,叫做干式双离合,比较贵的车子它用的是湿式双离合,它中间还是有油液润滑的,就不太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除了过热还有什么缺陷?

双离合它电脑来控制,升档过程中需要向发动机发一个电子信号,那经过发动机回复之后,发动机配合才完成这个升档。这个大量的电子元件的使用,这个本身就容易出问题,老底子的车子不容易坏,是因为没有零配件可以坏。

现在的车子配置越来越多,故障率也越来越高,而且汽车里面基本上是,通电的可靠性都是要比不通电的可靠性要来得差一点的。

再加上这个双离合,它不管是干式还是湿式,它都是要频繁的换挡的,离合器片它是会有磨损的。

所以说双离合变速箱的车子,它最致命的硬伤是来源于它结构上的这种设计。

总的来说,想买这个车子,你在有更好的性能表现、更低的油耗车况的这种情况下,还是要承受一点稳定性上面的这种代价和风险的。

世界上最早的电脑系统是什么?

电脑是什么时代发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提出程序存储的是美国的数学家 冯^诺依曼, 在美国陆军部的资助下,与1943年开始了ENIAC的研制,1946年完成; 一、机械计算机的诞生 在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而在这些思想创意的火花中 ,制造一台能帮助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则是最耀眼、最夺目的一朵。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着。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多数试验性的创造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也就昭示了拓荒者的共同命运: 往往在倒下去之前见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后人在享用这些甜美成果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品味出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滋味…… 1614 年:苏格兰人John Napier(1550 ~1617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 ,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1623 年:Wilhelm Schickard(1592 ~1635 年)制作了一个能进行6 位数以内加减法运算,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25 年:William Oughtred(1575 ~1660 年)发明计算尺。 1668 年:英国人Samuel Morl(1625 ~1695 年)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 1671 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可达16位的计算工具。 1822 年:英国人Charles Babbage(1792 ~1871 年)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 ,其设计理论非常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 1834 年: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数据 。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 年将操作位数提高到了40 位,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秒内做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做出乘、除法。 1848 年: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 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0 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 公司)借鉴Babbage 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用6 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时间)。 1896 年:Herman Hollerith 创办了IBM 公司的前身。 二、电子计算机问世 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渐渐处于从属位置。二者地位发生转化的时候,计算机也正式开始了由量到质的转变,由此导致电子计算机正式问世。下面就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主要事件: 1906 年:美国人Lee De Forest 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 年2 月:IBM 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 1935 年:IBM 推出IBM 601 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 。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制造了1500 台。 1937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 M.Turing(1912 ~1954 年)出版了他的论文 ,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 1937 年:Bell 试验室的George Stibitz 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尽管仅仅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 1940 年1 月:Bell 实验室的Samuel Williams 和Stibitz 制造成功了一个能进行复杂运算的计算机。该机器大量使用了继电器,并借鉴了一些电话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 1941 年夏季:Atanasoff 和学生Berry 完成了能解线性代数方程的计算机,取名叫“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用电容作存储器 ,用穿孔卡片作辅助存储器 ,那些孔实际上是“烧”上去的,时钟频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用时一秒。 1943 年1 月:Mark I 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 英尺长 、5 吨重 、75万个零部件。该机使用了3304 个继电器 ,60 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 。程序存储在纸带上 ,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Mark I 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 1943 年9 月:Williams 和Stibitz 完成了“Relay Interpolator ”,后来命名为“ModelⅡ Re-lay Calculator ”的计算机。这是一台可编程计算机,同样使用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它运行更可靠,每个数用7 个继电器表示,可进行浮点运算。 1946 年: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诞生 ,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开始研制于1943 年,完成于1946 年,负责人是John W.Mauchly 和J.Presper Eckert,重30 吨,用了18000 个电子管,功率25 千瓦,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氢弹的研制。 三、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因其体积大、能耗高、故障多、价格贵,从而制约了它的普及和应用。直到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飞的起点。 1947 年:Bell 实验室的William B.Shockley 、 John Bardeen 和Walter H.Brattain 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 1949 年:剑桥大学的Wilkes 和他的小组制成了一台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仍是纸带。 1949 年: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这是一个突破,可以多次在磁带上存储程序。这台机器是John von Neumann 提议建造的。 1950 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 发明了软磁盘 ,其销售权由IBM公司获得 。由此开创了存储时代的新纪元。 1951 年:Grace Murray Hopper 完成了高级语言编译器。 1951 年:UNIVAC-1 ——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诞生,设计者是J.Presper Eckert 和JohnMauchly 。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商业应用时代。 1953 年:磁芯存储器被开发出来。 1954 年:IBM 的John Backus 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开发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 ,1957 年完成。这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57 年:IBM 开发成功第一台点阵式打印机。 四、集成电路为现代计算机铺平道路 尽管晶体管的采用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降低了价格 、减少了故障 ,但离用户的实际要求仍相距甚远,而且各行业对计算机也产生了较大的需求,生产性能更强、重量更轻、价格更 低的机器成了当务之急。集成电路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高集成度不仅使计算机的体积得以减小,也使速度加快、故障减少。从此,人们开始制造革命性的微处理器。 1958 年9 月12 日:在Robert Noyce(Intel 公司创始人)的领导下,集成电路诞生 ,不久又发明了微处理器。但因为在发明微处理器时借鉴了日本公司的技术,所以日本对其专利不承认,因为日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过了30 年,日本才承认,这样日本公司可以从中得到一部分利润。但到2001 年,这个专利就失效了。 1959 年:Grace Murray Hopper 开始开发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语言 ,完成于1961 年。 1960 年:ALGOL ——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推出。 1961 年:IBM 的Kennth Iverson 推出APL 编程语言。 1963 年:DEC 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计算机——PDP-8 。 1964 年:IBM 发布PL/1 编程语言。 1964 年:发布IBM 360 首套系列兼容机。 1964 年:DEC 发布PDB-8 小型计算机。 1965 年:摩尔定律发表,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每18 个月增加一倍,价格下降一半。 1965 年:Lofti Zadeh 创立模糊逻辑,用来处理近似值问题。 1965 年:Thomas E.Kurtz 和John Kemeny 完成BASIC(Beginner ’s All-purpose SymbolicIn-struction Code)语言的开发。特别适合计算机教育和初学者使用,得以广泛推广。 1965 年:Douglas Englebart 提出鼠标器的设想,但没有进一步研究,直到1983年才被苹果电脑公司大量采用。 1965 年:第一台超级计算机CD6600 开发成功。 1967 年:Niklaus Wirth 开始开发PASCAL 语言,1971 年完成。 1968 年:Robert Noyce 和他的几个朋友创办了Intel 公司。 1968 年:Seymour Paper 和他的研究小组在MIT 开发了LOGO 语言。 1969 年: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计划开始启动,这是现代Internet 的雏形。 1969 年4 月7 日:第一个网络协议标准RFC 推出。 1970 年:第一块RAM 芯片由Intel 推出,容量1KB 。 1970 年:Ken Thomson 和Dennis Ritchie 开始开发UNIX 操作系统。 1970 年:Forth 编程语言开发完成。 1970 年:Internet 的雏形ARPANet 基本完成,开始向非军用部门开放。 1971 年11 月15 日:Marcian E.Hoff 在Intel 公司开发成功第一块微处理器4004,含2300个晶体管,字长为4 位,时钟频率为108KHz,每秒执行6 万条指令。 1972 年:1972 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功能更强,体积更小。此时人们开始怀疑计算机能否继续缩小,特别是发热量问题能否解决。同时,人们开始探讨第五代计算机的开发。 1972 年:C 语言开发完成。其主要设计者是UNIX 系统的开发者之一Dennis Ritche。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语言,特别受人喜爱。 1972 年:Hewlett-Packard 发明了第一个手持计算器。 1972 年4 月1 日:Intel 推出8008 微处理器。 1972 年:ARPANet 开始走向世界,Internet 革命拉开序幕。 1973 年:街机游戏Pong 发布,得到广泛欢迎。发明者是Nolan Bushnell(Atari 的创立者)。 1974 年:第一个具有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CLIP-4 推出。 五、当代计算机技术渐入辉煌 在此之前,应该说计算机技术还是主要集中于大型机和小型机领域的发展。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障碍逐渐被突破。特别是在Intel公司发布了其面向个人用户的微处理器8080 之后,这一浪潮终于汹涌澎湃起来,同时也催生出了一大批信息时代的弄潮儿,如Stephen Jobs(史缔芬?乔布斯)、Bill Gates(比尔?盖茨)等 ,至今他们对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时段,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应用与发展,计算机真正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 1974 年4 月1 日:Intel 发布其8 位微处理器芯片8080 。 1975 年:Bill Gates 和Paul Allen 完成了第一个在MIT(麻省理工学院)的Altair 计算机上运行的BASIC 程序。 1975 年:Bill Gates 和Paul Allen 创办Microsoft 公司(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软件公司)。3 年后就收入50 万美元,员工增加到15 人。1992 年达28 亿美元,1 万名雇员。1981年Microsoft为IBM 的PC 机开发操作系统,从此奠定了在计算机软件领域的领导地位。 1976 年:Stephen Wozinak 和Stephen Jobs 创办苹果计算机公司,并推出其Apple Ⅰ计算机。 1978 年6 月8 日:Intel 发布其16 位微处理器8086 。1979 年6 月又推出准16 位的8088 来 满足市场对低价处理器的需要,并被IBM 的第一代PC 机所采用。该处理器的时钟频率为4.77MHz 、8MHz和10MHz,大约有300 条指令,集成了29000 个晶体管。 1979 年:低密软磁盘诞生。 1979 年:IBM 公司眼看个人计算机市场被苹果等电脑公司占有,决定开发自己的个人计算机 。为了尽快推出自己的产品,IBM 将大量工作交给第三方来完成(其中微软公司就承担了操作系统的开发工作 ,这同时也为微软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于1981 年8 月12 日推出了IBM- PC 。 1980 年:“只要有1 兆内存就足够DOS 尽情表演了”,微软公司开发DOS 初期时说 。今天来听这句话有何感想呢? 1981 年:Xerox 开始致力于图形用户界面、图标、菜单和定位设备(如鼠标)的研制 。结果研究成果为苹果所借鉴,而苹果电脑公司后来又指控微软剽窃了他们的设计,开发了Windows 系列软件。 1981 年8 月12 日:MS-DOS 1.0 和PC-DOS 1.0 发布。Microsoft 受IBM 的委托开发DOS 操作系统,他们从Tim Paterson 那里购买了一个叫86-DOS 的程序并加以改进。由IBM 销售的版本叫PC-DOS,由Microsoft 销售的叫MS-DOS 。Microsoft 与IBM 的合作一直到1991 年的DOS 5.0 为止。最初的DOS 1.0非常简陋,每张盘上只有一个根目录,不支持子目录,直到1983 年3 月的2.0 版才有所改观。MS-DOS在1995 年以前一直是与IBM-PC 兼容的操作系统,Windows 95 推出并迅速占领市场之后,其最后一个版本命名为DOS 7.0 。 1982 年:基于TCP/IP 协议的Internet 初具规模。 1982 年2 月:80286 发布,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 、增加了保护模式、可访问16MB 内存、支持1GB以上的虚拟内存、每秒执行270 万条指令、集成了13.4 万个晶体管。 1983 年春季:IBM XT 机发布,增加了10MB 硬盘、128KB 内存、一个软驱、单色显示器、一台打印机、可以增加一个8087 数字协处理器。当时的价格为5000 美元。 1983 年3 月:MS-DOS 2.0 和PC-DOS 2.0 增加了类似UNIX 分层目录的管理形式。 1984 年: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发布,互联网上有1000 多台主机运行。 1984 年底:Compaq 开始开发IDE 接口,能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数据,并被许多同行采纳,后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性能更好的EIDE 接口。 1985 年:Philips 和SONY 合作推出CD-ROM 驱动器。 1985 年10 月17 日:80386 DX 推出 。时钟频率达到33MHz 、可寻址1GB 内存 、每秒可执行600万条指令、集成了275000 个晶体管。 1985 年11 月:Microsoft Windows 发布。该操作系统需要DOS 的支持,类似苹果机的操作界面 ,以致被苹果控告,该诉讼到1997 年8 月才终止。 1985 年12 月:MS-DOS 3.2 和PC-DOS 3.2 发布。这是第一个支持3.5 英寸磁盘的系统,但只支持到720KB,3.3 版才支持1.44MB 。 1987 年:Microsoft Windows 2.0 发布。 1988 年:EISA 标准建立。 1989 年:欧洲物理粒子研究所的Tim Berners-Lee 创立World Wide Web 雏形。通过超文本链接,新手也可以轻松上网浏览。这大大促进了Internet 的发展。 1989 年3 月:EIDE 标准确立,可以支持超过528MB 的硬盘,能达到33.3MB/s 的传输速度,并被许多CD-ROM 所采用。 1989 年4 月10 日:80486 DX 发布。该处理器集成了120 万个晶体管,其后继型号的时钟频率达到100MHz 。 1989 年11 月:Sound Blaster Card(声卡)发布。 1990 年5 月22 日:微软发布Windows 3.0,兼容MS-DOS 模式。 1990 年11 月:第一代MPC(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发布。该标准要求处理器至少为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MHz)及一个光驱,至少150KB/sec 的传输率。 1991 年:ISA 标准发布。 1991 年6 月:MS-DOS 5.0 和PC-DOS 5.0 发布。为了促进OS/2 的发展,Bill Gates 说DOS5.0 是 DOS 终结者,今后将不再花精力于此。该版本突破了640KB 的基本内存限制。这个版本也标志着微软与IBM 在DOS 上合作的终结。 1992 年:Windows NT 发布,可寻址2GB 内存。 1992 年4 月:Windows 3.1 发布。 1993 年:Internet 开始商业化运行。 1993 年:经典游戏Doom 发布。 1993 年3 月22 日:Pentium 发布,该处理器集成了300 多万个晶体管、早期版本的核心频率为60 ~66MHz 、每秒钟执行1 亿条指令。 1993 年5 月:MPC 标准2 发布,要求CD-ROM 传输率达到300KB/s,在320 ×240 的窗口中每秒播放15 帧图像。 1994 年3 月7 日:Intel 发布90 ~100MHz Pentium 处理器。 1994 年:Netscape 1.0 浏览器发布。 1994 年:著名的即时战略游戏Command&Conquer(命令与征服)发布。 1995 年3 月27 日:Intel 发布120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1995 年6 月1 日:Intel 发布133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1995 年8 月23 日:纯32 位的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 95 发布。该操作系统大大不同于以前的版本 ,完全脱离MS-DOS,但为照顾用户习惯还保留了DOS 模式。Windows 95 取得了巨大成功。 1995 年11 月1 日:Pentium Pro 发布,主频可达200MHz 、每秒可执行4.4 亿条指令、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 1995 年12 月:Netscape 发布其JavaScript 。 1996 年1 月:Netscape Navigator 2.0 发布。这是第一个支持JavaScript 的浏览器。 1996 年1 月4 日:Intel 发布150 ~166MHz 的Pentium 处理器,集成了310 ~330 万个晶体管。 1996 年:Windows 95 OSR2 发布,修正了部分BUG,扩充了部分功能。 1997 年:Heft Auto 、Quake 2 和Blade Runner 等著名游戏软件发布,并带动3D图形加速卡迅速崛起。 1997 年1 月8 日:Intel 发布Pentium MMX CPU,处理器的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得到增强。 1997 年4 月:IBM 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1997 年5 月7 日:Intel 发布Pentium Ⅱ,增加了更多的指令和Cache 。 1997 年6 月2 日:Intel 发布233MHz Pentium MMX 。 1998 年2 月:Intel 发布333MHz Pentium Ⅱ处理器,采用0.25 μm 工艺制造,在速度提升的同时减少了发热量。 1998 年6 月25 日:Microsoft 发布Windows 98,一些人企图肢解微软,微软回击说这会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1999 年1 月25 日:Linux Kernel 2.2.0 发布,人们对其寄予厚望。 1999 年2 月22 日:AMD 公司发布K6-3 400MHz 处理器。 1999 年7 月:Pentium Ⅲ发布,最初时钟频率在450MHz 以上,总线速度在100MHz 以上,采用0.25μm 工艺制造,支持SSE 多媒体指令集,集成有512KB 以上的二级缓存。 1999 年10 月25 日:代号为Coppermine(铜矿)的Pentium Ⅲ处理器发布。采用0.18 μm 工艺制造的Coppermine 芯片内核尺寸进一步缩小,虽然内部集成了256KB 全速On-Die L2 Cache ,内建2800万个晶体管,但其尺寸却只有106 平方毫米。 2000 年3 月:Intel 发布代号为“Coppermine 128 ”的新一代的Celeron 处理器。新款Celeron 与老Celeron 处理器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采用了与新P Ⅲ处理器相同的Coppermine核心及同样的FC-PGA封装方式,同时支持SSE 多媒体扩展指令集。

为什么那么多人买了MacBook后,却把系统换成windows的?

一次偶然机会看到的。。。。。。。

1973 年,加里·基尔代尔(Gary Kildall)看到对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需求,设计了CP/M操作系统(Control Program/Microprocessor or Microcomputer),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作为个人电脑软件开发的真正先驱人物,是基尔代尔最早创造了磁盘操作系统(DOS),是基

尔代尔为今天广为使用的A盘、B盘和C盘(CD-ROM)最早编写了驱动程序,他也是图形用户界面(GUI)的

先驱之一。还开发了“DrLogo”计算机语言。在1974年,帮助创建了硅谷最富盛名的“家酿俱乐部”(Ho

me Brew Club),成为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交流的天堂,也是硅谷点燃PC革命的中心。他还为微机首创了世

界上第一个实用的软件API。随后微软推出的MS-DOS操作系统的BIOS程式,几乎原封不动地从CP/MBIOS拷

贝过去。

姓名(中文)加里·基尔代尔

姓名(英文)Gary Kildall

机构与职务

出生年月1942年5月19日

出生国家、地点美国西北部西雅图

教育背景1967年,获得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1969年初,获得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1972年,获得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职业背景1991年,数字研究公司被Novell公司所兼并

1976年,创办星系数字研究所(很快改名为数字研究公司(DRI))

1972年-1976年,加入海军

盖茨靠抄袭基尔代尔发家

大家都知道,PC的腾飞依靠两个最主要的翅膀: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这也是PC业中最大的两棵摇钱树。特德·霍夫发明的微处理器为英特尔种下了摇钱树。基尔代尔的DOS操作系统则为微软的霸业铺下基石。英特尔和微软成为PC业的最大赢家,而霍夫和基尔代尔则在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后,两袖清风,而且在历史的页码中始终受排挤。

钱是会说话的,它能编写历史;钱是有手的,还能改写历史。基尔代尔的朋友和崇拜者说:“每一位PC用户都欠基尔代尔一份情,而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欠得比谁都多。”正如盖茨对待自己的领路人罗伯茨一样,为了掩盖自己的“债务”,盖茨的做法就是:淡化基尔代尔,并树立另一位DOS之父,将他挤出历史!

但是,历史不可能用金钱彻底改写,基尔代尔作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主要人物之一,其地位不可动摇,盖茨依靠基尔代尔的发明而起家的事实无法掩饰。

1973 年,加里·基尔代尔(Gary Kildall)看到对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需求,设计了CP/M操作系统(Control Program/Microprocessor or Microcomputer),CP/M操作系统有较好的层次结构。它的BIOS把操作系统的其他模块与硬件配置分隔开,所以它的可移植性好, 具有较好的可适应性和易学易用性。用基尔代尔的话说,CP/M“携带了基本的制造块”,它使整个计算机业界的设备变得更加统一。很快,约2000家计算机公司使用了他的程序。到1979年,CP/M已经成为8位数微处理器计算机的实际标准。而随后微软推出的MS-DOS操作系统的BIOS程式,几乎一位元不变地从基尔代尔的CP/M BIOS拷贝过去。

软件不同部分之间的交互接口,就是所谓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的发明和发展大大促进了计算机产业的进步,它几乎决定着计算机日常应用的各个方面。所有在应用上获得成功的软件或者Web应用无一不是首先在API的设计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也是基尔代尔为微机首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软件API。这个初生的API大致上有20多个对操作系统的简单函数调用组成,这个操作系统就是 CP/M——那时可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而同样简单的API却让整个计算机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尔代尔这个软件天才希望自己设计的API能被其他科学工作者采用,而商用方面的考虑没多想。而比尔·盖茨认识到,API绝对是商业软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随后微软推出的MS-DOS操作系统全盘拷贝了 CP/M及其API,并在这些API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些简单特性,比尔·盖茨将基尔代尔的发明变成了巨大的商业应用,并让MS-DOS的API在软件开发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大概是计算机天才的典型命运。虽然在软件方面,比尔·盖茨远不是基尔代尔真正势均力敌的对手,但盖茨更钻心于商业。而基尔代尔纯粹是学者,从事计算机也纯粹是满足智力的好奇。他不赞同盖茨的人生哲学,在他眼里,“我要赢”还不如“我要幸福”。这种哲学下,基尔代尔的结局可想而知。

作者: 61.128.167.* 2005-12-28 14:03 回复此发言

--------------------------------------------------------------------------------

2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计算机人生

1942年5月19日,加里·基尔代尔出生于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他在那里生活到27岁。是盖茨的同乡。在高中,他并不是明星学生,他喜欢新奇的玩意儿和汽车。他设计制造过一个自动防盗报警器,一个用磁带录音机来使用摩斯代码的机器,和一个触发二进制转换器。他喜欢长时间地摆弄电话装置,其沉迷程度就像后来的黑客沉迷于计算机。

1960年初,在基尔代尔上大学前两年,他在西雅图他父亲的航海学校任教。在那里,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航海是一个以老技术为主的领域。他去了华盛顿大学学习,本科念的是数学。刚进大学时,他选修了两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课程,这决定了他的将来。他用老式手工计算器进行数字分析方面的研究,但当他学完课程时,他已经涉入FORTRAN程序。他被计算机的缺陷所困扰,整晚把时间花在大学的计算机中心。1962年,基尔代尔与多露西·麦克艾文结婚,他们的婚姻维持了20年,有两个孩子。

越战开始,基尔代尔应征入伍。他加入了海军预备队,因此可以继续完成学业。他在罗德岛的军官后备学校呆了两个夏天。1967年,他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留在华盛顿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生课程。在大学的计算机中心,基尔代尔晚上在Burroughs 5500计算机上工作,通过它,基尔代尔学到了许多有趣的新概念,包括块存贮分配技术。深夜的时候,这台机器实质上是他一个人的。他为Burroughs 5500做ALGOL编译,这为他提供了编译经验,这也是他研究生学习的主攻方向。

1969年初,在基尔代尔获得硕士后,他应召为军队服务,他有两个选择:登上开往越南的驱逐舰或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雷的海军研究生院教计算机科学。“我只用了两毫秒就做出了选择。”他在海军研究生院教了三年计算机科学,又开始了博士生学习,方向是编译代码的优化,他的论文题目是《总流量分析》,用来决定如何使机器代码尽可能地简洁。1972年,获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参加了美国海军,秋天被分到加州蒙特利的海军研究生院,担任电脑讲师,主要从事软件方面的研究。

基尔代尔喜欢这个滨海城市的风光,青松笼罩着薄雾的环境很合他的喜好,他说话柔和,才智过人,穿着运动衫和紧身裤。当他想要表达什么时,往往先找支粉笔或铅笔,喜欢用图解答是他一生难改的嗜好。

他喜欢教书,是位出色的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出过几本著作。他的工作也使他有时间编程序。可以说,学术界的氛围让他如鱼得水。

赋予微处理器以生命

1972 年,他偶然发现在华盛顿大学公告板上有一则广告:“25美元卖一台微机”。因为教学需要,他买下了它,这是一台英特尔4004的4位微处理器,是第一台使用芯片的计算机。甚至当时没有人认为微处理器有什么用处,包括英特尔。此前,他一直用的是海军学校价值300万美元的IBM 360系统计算机。基尔代尔计划用这个芯片制作一一个导航计算器,他父亲一直想有一个可以计算导航三角形的设备。基尔代尔试着在4004上写一些技术性的程序,但很快意识到指令到指令集很有限。他又询问英特尔是否对他在4004上编的程序感兴趣,虽然英特尔对导航应用并无特别兴趣,但他们发现他的数学程序很诱人。

以往,计算机存储数据、数据处理和数据控制三部分是分开的。微处理器的出现实现了使其三合一。因此程序也需要“微小化”。基尔代尔使用二级法,先在DEC的PDP—10小型机上为4004创建新的“微程序”。1973年,他参观了英特尔的微机部,当时这家刚刚创办的公司只有几间破房屋。基尔代尔与英特尔的人很投缘,他用每周一天的休息日担任英特尔的顾问。他不但喜欢上了新职务,而且也迷上了微处理器。不久英特尔又让他试用新出炉的 8008,只用了几个月,基尔代尔创建了PC史上革命性的微处理程序设计语言PL/M,为微处理器赋予了真正的生命,打通了微处理器与微电脑的通道。它很容易被接受了,它用于大量的开发系统软件如字处理器、编辑器和汇编语言。然后,基尔代尔开始为8080微处理器开发PL/m的不同版本,这个芯片取代了 8008,并成为微型计算机革命的真正开始。

作者: 61.128.167.* 2005-12-28 14:03 回复此发言

--------------------------------------------------------------------------------

3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当时,英特尔觉得微处理器没有什么前景,当然对基尔代尔的程序也无动于衷。英特尔也失去了同时拥有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大好机会。将另一半江山让拱手让给了微软。

英特尔8008问世后,自制了几台叫Intellec-8的微机。英特尔送了一台计算机作为基尔代尔的部分酬劳,他把这台机器放在教室后方,成为海军研究生院的第一个微机实验室。好奇的学生下课后都来滴滴答答玩上几个小时。当8008升级为8080时,Intellec-8变成了Intellec-80,性能高出10倍。英特尔又加送了一台显示器和一台高速纸带阅读机。基尔代尔和学生们大受鼓舞。这时,刚好遇上IBM发明8英寸软盘的艾伦·舒加特,立刻和一位戈登·恩巴克斯的学生一起,开发微机和控制程序CP/M的操作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磁盘操作系统(DOS)。

当然,那时候没有人能够预见到未来PC业的辉煌。基尔代尔与英特尔的设计师一样,觉得微机最终会应用在家用搅拌器、食物汽化器上。基尔代尔曾与几名程序员为4004编写了一个游戏程序,他们找到英特尔的头头罗伯特·诺伊斯,来推销这个程序。诺伊斯没有同意。诺伊斯深信微处理器的未来在其他方面,他认真地说:“在钟表方面。”

CP/M 的发展十分奇特。当时基尔代尔一边教书,一边参与本·库珀搞的一个项目,准备做占星机。他俩对占星术既无兴趣也不相信,都认为这是明显的胡闹。但断定销路会不错。于是库珀造机器,基尔代尔编程序。这种机器放在杂货铺,吃着25美分的硬币,印出算命天宫图,基尔代尔觉得这台机器简直美得很。

两位发明人把机器放在旧金山市内许多地方。可是顾客却大为不满,因为机器吃进去硬币,纸就堵成一团。两人不知怎么办才好。后来基尔代尔说:“这在商业上完全是失败。”

然而占星机还是让基尔代尔的部分程序,即CP/M第一次受到了商业上的考验。在此过程中,他还对调试程序和汇编程序的工具进行了改写,这些都是操作系统的关键部分。他还创造了一种Basic语言汇编程序,符合指令码的翻译器。

70 年代中期,微机领域比较有影响的公司有两家,一是生产“Altair 8800”的MITS,另一个是今日早无声息的IMSAI公司。两个公司用的都是8080,于是开始在操作系统上比试。前者与盖茨合作,盖茨用Basic 语言开发出一个很简单的DOS,但很不好使,而且和别的微机不兼容。后者则找基尔代尔,以25000美元买下CP/M的许可使用权,马上把盖茨的“杰作” 给盖了。

学者企业家

基尔代尔并没有想到自己写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程序。他只是想,他怎么能写出很有价值的程序呢?能使用他的软件开发人员又有几个人呢?显然他缺乏盖茨的商业眼光和商业手段。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大学教授,当然不可能像那班野心小子们一样异想天开,当然事实证明,这班野小子们绝对是对的。

基尔代尔对硬件没有特别的兴趣,他更喜欢研究操作程序,找到一种方法使磁盘存贮管理与微处理器连接起来,因此他开始用PL/m语言编写软件,在大型计算机系统上模拟运行。这种软件给磁盘提供高级存取,而且是一个紧凑的操作系统。在模拟中,操作系统可以工作,但基尔代尔在有控制器以前不能确定用软盘是否起作用。1974年,他请他的朋友、后来数字微系统公司的总裁·托拉德尔的帮助,他刚刚在华盛顿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托拉德尔成功地让这台设备运转起来。基尔代尔回到苏格特公司,说服他们又提供了一个驱动器,他把它装在了装有控制器和开发系统的盒子中。当硬件界面完成时,整个系统运转起来了,而且运转得不错。这就是第一个CP/M系统,它花了苏格特一两个月时间编写,它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只需要3K的内存。

基尔代尔知道单有一个操作系统还不足以进行程序开发,他又增加了额外的应用程序如文本编辑、动态纠错和一个简单的汇编器。直到 1975年他才完成了CP/M的全套应用系统,包括用于拷贝文件的PIP(外设互换程序)。CP/M使从磁盘上把数据传到微型计算机上打印和使所有属于物理操作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成为可能。

作者: 61.128.167.* 2005-12-28 14:03 回复此发言

--------------------------------------------------------------------------------

4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在妻子的鼓动下,1976年,基尔代尔离开海军研究生院,与妻子多露西一起创办了星系数字研究所,很快改名为数字研究公司(DRI)。由多露西负责经营。两口子并没有预计到会有巨大成功。多露西·麦克艾文说:“我们以前从没有想过会拥有一家大公司。它就这样发生了,似乎就是应该这样做。1976年她曾怀疑公司能赚到的钱会超过1.5万美元,而事实上它赚了60万~80万美元。在开始的五六年中,公司的收益每年都翻了一番,1981年销售额达到520万美元,三年后达到4460万美元。

显然,公司最早的主顾占了大便宜,例如最早以公司名义购买CP/M的托马斯·拉夫勒,只化了90美元就买到了CP/M的使用权。而不到一年,搞一份CP/M许可证要花上万美元。

1977 年,与以姆赛(IMSAI)公司的合同是个转折,他们以2.5万美元购买了CP/M。以姆赛公司经理鲁宾斯坦认为基尔代尔是个软件天才,可做买卖却象个不懂事的孩子。他认为自己几乎是从作者那里把操作系统偷过来。基尔代尔则十分知足,这笔生意使数字研究公司成了正式营业的公司。

那时,基尔代尔已经开发了5个CP/M版本,是专为装有不同磁盘驱动器的不同计算机设计的。一天下午,他与一位以前的学生,现在是IMSAI雇员格兰·埃文坐下交谈。他说:“瞧,我要把这个小东西(CP/M)叫做Bios(基本内存输入输出系统),它将适用于任何人们希望的操作环境。”Bios成为通用部分,人们可以自己对它进行修改,使他们的磁盘驱动器可以与计算机匹配。这使得CP/M更容易被接受。IMSAI的购买后,订单滚滚而来。在第一个100万后,基尔代尔就再也不计算CP/M的销售额了。他估计目前已经有2000万套拷贝在使用。CP/M也成了70年代、80年代初最有影响的PC操作系统,到80年代中期,它将运行在300种计算机模型上,而且3000种软件支持CP/M机,CP/M成了事实标准。

错失计算机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生意

1980 年,IBM PC正在酝酿之中,幸运之神降到比尔·盖茨的头上。但当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从磁盘操作系统(DOS)上大赚特赚,而且后来会以DOS牢牢控制整个计算机业。当时盖茨真正在行的是编写程序语言Basic。他只希望自己的Basic能挂在IBM的系统上。而且盖茨并不看好DOS的前景,他认为程序语言才是真正的大钱眼。而且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了最流行的CP/M DOS,它是由基尔代尔的DRI(数据研究公司)开发的。再说,盖茨和数字研究公司有个不成文的协定,那就是他不能涉足操作系统领域,数字研究公司也不进入他的程序语言范围,因此他慷慨地将IBM的代表介绍给了基尔代尔。双方约好在蜿蜒海岸边的一号高速公路旁,秀丽的加州太平洋林园见面。

关于基尔代尔如何错失这笔本世纪最具价值的生意,流传着许多版本。有的说这位电脑博士骄傲自大,所以当IBM带着一生难遇的大生意找他时,他竟然驾着他的双引擎小飞机兜风去了,留下当律师的太太和IBM打交道。面对IBM一大堆不泄密的限制协议,她不乐意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讨价还价上,双方达成的唯一协议就是要数字研究公司不泄露IBM来访这件事。但基尔代尔断然否定这种说法,他说上午去处理一件紧急事务,下午3点就赶回来以便和IBM的人见面。对于IBM要签署的文件,他赞同妻子的做法。对于失去这次机会,他也只是耸耸肩而已。基尔代尔猜想盖茨“做出了他认为是最好的生意决定”。

IBM 没能与基尔代尔做成生意,盖茨就自告奋勇揽下了这笔生意。但是编写一个操作系统起码要花一年时间,但IBM要求几个月内就完成。盖茨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这时,保罗·艾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听到风声,知道有一套圈内人自编的QDOS。QDOS本意为快速而肮脏的操作系统(Quick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意指借用了CM/P操作系统的构想和名称,不过那时尚未出现巨额罚金的法律诉讼。程序员对非法拷贝他人作品还不以为然。艾伦把电话给 QDOS的作者蒂姆·帕特森。最后,微软付了大约7.5万美元,连人带产品一起买下,改名为MS-DOS。并倒手给了IBM,开始了微软飞黄腾达之路。

作者: 61.128.167.* 2005-12-28 14:03 回复此发言

--------------------------------------------------------------------------------

5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1981 年,IBM推出第一台带有PC—DOS(微软MS—DOS前身)的PC,“我对和CP/M的相似感到惊讶,它们太相像了,系统功能简直一模一样。我对 IBM和微软的做法非常愤怒。我们在这里与IBM诚心诚意地谈判,结果却被他们敲了竹杠。毫无疑问,业内任何一个看到它的人都知道,它甚至连指令都跟 CP/M一样。我可以坐下来,完全不用任何说明就可以使用它。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基尔代尔找上门来,提出可能危及IBM软件计划的诉讼。基尔代尔对IBM的人来说,他看到他们的产品了,它简直是“彻头彻尾的CP/M界面”,他告诉他们这不公平,“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可以毫无顾忌地把别人的发明拿来就用,而且基本上全盘照抄。”IBM回答说,根据基尔代尔所说的,它的人没有意识到该操作系统与CP/M那么近似。(核查IBM对基尔代尔的回答,从IBM的项目主管约翰·H·麦克尔1987年3月的一封信中得知,“任何IBM不合法、不道德和不适当地为IBM—PC获取操作系统软件使用权力的说法绝对是错误的。”)

IBM连忙派出几位律师去找基尔代尔。见了面,才发现这个书呆子太容易摆平了。因为基尔代尔告状的真正目的,只是希望IBM在PC中采用他下一版的CP/M。IBM当然乐于从命,坏事成了好事。微软也躲过了致命的一劫。

为此IBM策划了一个广告,显示标志着DOS、CP/M和UCSD的三扇门,最后一种操作系统也是替PC编写的,但从来未成气候。更关键的是,基尔代尔不明白以超低级价格占领市场树立事实标准的策略,他的CP/M售价大约是MS-DOS 40美元的6倍。而且在版本更新上也明显落后于微软。因此正像基尔代尔说的,“CP/M基本上中途就夭折了”。

IBM对PC市场的渗透影响了数字研究的操作系统市场。1983年底,数字研究推出了并行CP/M,其优点是计算机用户可以一次做几种操作。比如,在打印机打印时,他可以写信。它卖得很好,因为当时IBM还没人多任务操作系统。但是,由于它没有PC-DOS的兼容性,因此销售数量有限。后来,根据基尔代尔的建议,他们达成了一项重要决定:“如果这是人们的需要,我们将继续下去……既然PC—DOS是CP/M的翻版,为什么我们不回到原处,使CP/M与PC—DOS完全兼容呢?”因此诞生了并行PC—DOS,一个并行CP/M的多任务版。1984年问世时,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到了80年代末,MS-DOS已经成为操作系统上的事实标准。

被金钱淹没

1981 年,数字研究公司收入600万美元,基尔代尔本人财富1500万美元。相比之下,当时的微软和盖茨还是小虾米。但是,随后,微软的BASIC嵌入了IBM PC系统内部,微软DOS已紧紧绑上IBM。1982年,基尔代尔还没有真正被挫败。他判断作为一个产品,BASIC是个灾难。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对的。对初学者来说,BASIC并不是一种简单易用的语言。作为编程大师的基尔代尔,准备开发一种比BASIC更简单且视觉效果更佳的语言,这就是DR LOGO。不幸的是,这个倾注了大量财富和金钱的产品,从未真正流行起来。因为,此时人们对编程语言已经不再关心那么多了。市场的重心开始偏向应用软件。

基尔代尔是个技术中人。他认为,如果他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上开发出一套关键的应用软件(对基尔代尔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那么就是不道德地与自己的客户竞争,有昧自己的良心。因此,他决定不与编写WordStar、VisiCalc之类的软件公司进行一对一的直接竞争。这些软件都依靠他的操作系统。这样,基尔代尔的业务过于单一,十分危险。

而盖茨则没有这种内疚感。相反,他认为在应用软件领域,必须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他一开始就着手部署,为一系列有利可图的应用软件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且这些软件可以在各种平台上运行,包括基尔代尔的操作系统。这样,有了雄厚的业务基础,就可以更野蛮地在市场上冲杀。而且,盖茨也得到了另一大启示:软件业中发现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太容易了,而模仿起来也太简单了。但是把它们转化为市场的成功就需要另一种能力和手段。而这些手段基尔代尔永远不可能学会。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创新的微软能够横扫天下,而一代软件天才基尔代尔却只能迅速走向衰弱的根本原因。

作者: 61.128.167.* 2005-12-28 14:03 回复此发言

--------------------------------------------------------------------------------

6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从占星机到CP/M错失良机,再到最后的软件定价,都说明了基尔代尔永远不是商场中人。可以说,基尔代尔是电脑史上第一位全能的专家,同时在硬件和软件上做出非凡的贡献。尤其是他在最早的个人电脑Altair之前就准备好了操作系统,为PC业的喷发创造了条件。但他只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技术天才,注定要被盖茨踩在脚下。

被历史淹没

如今人们早已将基尔代尔淡忘了,甚至比尔·盖茨在其畅销书《未来之路》中大言不惭地将蒂姆·帕特森捧了出来,冠之于“DOS之父”的头衔,而对基尔代尔只字未提。

但是有一部分历史是金钱和名望难以改写的。因为是基尔代尔,而不是帕特森最早创造了磁盘操作系统(DOS),是基尔代尔划定了今天人们广为使用的A盘、B盘和C盘(CD-ROM)驱动程序的编写者,基尔代尔也是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先驱之一。他还开发了“Dr Logo”计算机语言。同时,在1974年,他和戈登·恩巴克斯一起,帮助创建了硅谷最富盛名的“家酿俱乐部”(Home Brew Club),成为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交流的天堂,也是硅谷点燃PC革命的中心。基尔代尔的CP/M还被美国国防部用作导弹制导系统的开发环境。

基尔代尔主要是在家里工作(“只是因为工作环境安静”),只到办公室开会。他妻子多露西说:“他有技术头脑,但没有商业头脑,他只专注于他研究的项目,而且很关善于钻研。如果他得整晚工作,那没关系,他一周工作100个小时,因为他太专注了,他所有的热情都在这上面。”

基尔代尔在数学研究公司工作了10年,他先后担任主席、总裁以及首席执行官。但自从1984年以来,他逐渐淡出。除了担任董事会主席一职外,基尔代尔于 1985年创建了另一家公司Knowledge-Set,这是最早为新兴的大容量存储介质CD-ROM开发应用软件的公司。总是寻找技术突破口的基尔代尔看到了连接PC和磁带播放器的未来。基尔代尔的新产品Vidlink把视频播放器、彩电和PC连接起来,提供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存贮容量。一个独立磁盘可容纳180卷微型胶卷或54000幅静止电视图像。

另一个新产品是知识磁盘,它是一个视频磁盘,可以用遥控装置或视频播放器控制。基尔代尔还研究了CDROM(小型磁盘只读存贮器),目的是在单磁盘里存放10本百科全书。“那很有趣”,他说。1985年,基尔代尔的公司最先提出他们的计划,以CDROM的格式发行《格罗里尔(Grolier)百科全书》。

但基尔代尔还是卖掉了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转而为视频设计公司(VDG)生产商用和视频内容。

随着微软的如日中天,基尔代尔的数字研究公司江河日下。1991年,数字研究公司被Novell公司所兼并。他本人也从硅谷搬到了德克萨斯州奥斯汀附近的一座小镇,淡出人们的视野。开始将钱财和精力投入到儿童艾滋病受害者的援助工作中。

如今,大概只有极少数专业人员和发烧友还会摆弄一下CP/M。从80年代末,基尔代尔就变得有些压抑和消沉。因为他发现自己,已被自己开天辟地的PC产业无情地抛弃了。基尔代尔开始借酒浇愁,成了不折不扣的酒徒,并和曾一同创业的妻子多露西离婚。

1994年7月,年仅52岁的基尔代尔在加州蒙特利的寓所里,头部撞地,三日后不治身亡。一代大

现在买笔记本有的本带操作系统有的没带操作系统这有什么区别,他们售后服务都一样吗,是买带系统的本好,

新来分享个趣闻,我们新来了一个同事,第一天到岗,老大让她回去拿电脑,结果半天打不着车回家。然后一怒之下,在附近的电脑城直接拿了一台 Macbook Air。然后、然后就换成了 windows 系统。

极果君看了就特别纳闷,问我们的土豪同事为了啥。聊了半天,大概总结为一下几点~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对外办公方便。

因为一般公司都是自己给员工配电脑,配的电脑都是 Windows 系统。而且我们的日常工作又跟其他公司交流比较多。做个表啊、图啊、甚至视频什么的都要重新导出一遍。一两个文件还可以,但是大批导出的话花的时间就要花费更多人力物力,而且有可能会出错,一出错甚至就得重新导出,会更麻烦。

第二、用着习惯

以前一直用的是公司配给的电脑,Windows 系统已经用习惯了,换过来适应需要一段时间,各种办公软件的学习也要耗费不小的成本。上岗就要更长的时间···

第三、软件问题

OS 系统软件很少,不少好的软件需要很多钱。甚至安装个 PS 都要不少时间~ Windows 就能有很多不错的软件可以免费用,而且破解起来也相当方便~

那为什么不直接买一台 Windows 电脑?

因为新来的是个萌妹子,Macbook 的外观着实让她很着迷~而且轻薄便携也让增加了外出办公的便携性。比一般 Windows 本的续航要长也是作为工作族的一个重要选择~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是个土豪!!!恩···

不过除了像她这样的土豪,极果君还是建议大家,如果想用 Windows 系统,还是别买 Mac 了,因为对于 Windows 本来说,性价比真的不是很高···

有很多因素。

从用户层面上来说

有人想要的只是苹果的笔记本,而不是其中的系统,因为有些人喜欢的只是Mac笔记本的轻便好看,但是并不喜欢mac的操作系统;

当然还有一类人,刚买Mac笔记本使用起来不习惯,所以需要Windows操作系统来过渡;久而久之,就不会尝试mac系统;

另外还有一类人,因为有些软件只有Windows版本,所以为了方便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他们也会选择在mac上装Windows系统。

追根溯源,这一问题的产生还是归因于这两个系统在操作上的南辕北辙,当然两家系统的市场推广方式的不同也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型号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操作系统本身的不同

Windows有平铺的界面,你可以同时打开很多窗口,让你 探索 新闻、照片、通讯或者浏览网页。

Mac OS有一个更清洁的界面。在最基本的层面上,你有一个桌面,但同时也可以在几个桌面上操作。此外,它的系统配合苹果特有的触控板,操作体验上和Windows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市场推广对用户习惯培养的影响

最初,在两种系统刚出来的时候,苹果和微软两家公司在市场推广上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

乔布斯对自己的产品非常自信,并且认为微软的系统非常冗余,还曾取笑比尔·盖茨的品位太低。同时乔布斯立志要做 科技 审美的领军者,所有一直未曾公布关于苹果电脑硬件和系统的设计参数。

而比尔·盖茨为了和苹果竞争,就和IBM他们商量,将电脑的的所有硬件数据公开,所以当时其他计算机硬件制造商就这样应运而生,并且搭载了windows系统。通过这种方式,windows系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并从那时开始培养用户习惯。

很多人买Macbook只是冲着优秀的工业设计和较高的硬件配置而来,简而言之就是觉得好看就买了。而系统只不过是Macbook的附赠品,虽然它也占了一定的成本,但用户不喜欢完全可以换掉,为什么要强迫用自己不喜欢的系统呢?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用户买来Macbook是有一定的 游戏 需求的,虽然Macbook也支持一些主流的 游戏 ,但大部分热门的或不那么热门的 游戏 都没有Mac版本,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用Macbook打 游戏 就必须使用Win系统了。

还有一部分商务用户使用的是企业定制的软件,比如ERP、仓储管理什么的,这些软件只设计了Win系统版本,如果再设计一套Mac系统的版本要增加很多成本,所以就只要在Macbook中装Win系统来使用这些软件了。

和iOS占据手机操作系统的半壁江山不同,Mac系统在PC端还是非常小众的,2016年苹果笔记本的市场份额只有7.9%,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笔记本仍然在运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所以绝大部分日常软件仍然只有Windows系统的版本,Mac系统想要运行这些软件就必须再装一个Win系统。

很多用户也只是在Mac系统的基础上额外再装一个Win系统,等需要的时候在用Win,平时大部分情况下仍然用Mac。毕竟Mac系统开机速度看,续航能力也比Win好不少,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买一块支持USB Type-C接口的固态移动硬盘,用Windows To Go功能将Windows系统装在移动硬盘上,需要用的时候插在MacBook上就可以切换到Win系统了,这样做完全不会破坏原来的Mac系统,也不用占用硬盘空间。

笔记本作为生产力工具,是为完全用户服务的,用户需要用到什么系统就装什么系统,一点问题也没有。如果为了所谓的“逼格”强迫用不习惯的系统,只能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得不偿失。

应该说,把MacBook换成Windows系统的并不是很多,还有的是安装了双系统、或者是使用虚拟系统。而更多的、真正的果粉,还是会很依赖macOS。

之所以换成Windows,当然是与习惯和学习、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程序是有关的,比如有些学校、政府、企业,使用的内网以及网络管理、办公等,就是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和运行的,那么苹果的OS显然无法支持。

但这些人为啥还要买苹果MacBook呢?当然也是各种原因作祟,就好像为啥有那么多人购买苹果手机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展开来说了。

也不可否认,苹果的硬件设计做工的确非常不错,举个栗子,苹果笔记本的触控板,假如你习惯后,你甚至可以完全抛弃鼠标,至少这个触控板的准确度、顺滑度、便捷性等,可以说,即便是现在,绝对秒杀Windows本一大片。

简单说,苹果的硬件设计,真值那个价钱。

另外就是显示屏,你可能在**里也看到过,很多老板桌子上放着一个iMac的一体机。今年发布的新款iMac,屏幕更是配备 Retina 4K 显示屏,而27英寸的达到了5K。很多做设计的、摄影的、视频剪辑的,也都非常青睐苹果显示器,包括苹果笔记本,在显示效果上,不仅艳丽,更重要的就是逼真、色彩多,还原好。这真不是一般的Windows本能比,并且,请不要比。伤害太大。

换成Windows,其实原因多种。但我也更建议假如不可避免的要使用Windows,是否可以用虚拟机?如果你能多点儿使用MacBook,一定会爱上她。

你好。

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买了MacBook后,却把系统换成windows的?这个问题我们从不同的用户进行解析:

一、土豪电脑小白

有一些土豪电脑小白,不惜花大价钱买一部mac,但是,由于之前没有用过苹果电脑,那么可能一点都不会用,这时候,为了方便自己平时使用,就把系统换成了windows,这样使用起来就顺手多了。一般这种人,买苹果电脑就是它贵,身份的象征嘛。

二、专业技术人员

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需要专业的设计软件,但是这些软件只有苹果系统有,为了方便工作,就买了一台mac,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由于工作中需要windows系统下的软件,就做了个双系统,这样就可以一台电脑既可以用苹果系统,又可以用windows系统了。

三、公司职员

一些公司给员工配的电脑就是mac,但是员工在日常办公中,由于公司的互联,就换了一个windows系统,便于日常的办公和软件的使用。同时,由于公司用的电脑,做出的报表可能需要发给别人,这时候,就需要windows系统支持的软件格式,别人才能打开。所以,换windows系统就是为了工作需要。

四、注重颜值的美女

一些美女买电脑纯粹就是奔着外观好看去的,所以,mac自然成了她们的首选,然后买回来换一个自己用着顺手的windows系统。在她们看来,什么系统不重要,重要的是外观好看就行了。

五、 游戏 爱好者

一些用户起初可能花了大价钱买了一个mac办公用,但是突然想玩某一款 游戏 ,一般来说,很多主流 游戏 苹果电脑的系统是没有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只能忍痛换windows系统了。

六、普通用户

普通用户装windows系统是因为工作中很多软件苹果系统不兼容,为了工作需要,就换成常用的windows系统。至于买苹果笔记本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好看,做工精细,很多人一眼就会爱上苹果的外观。国产笔记本如果能有苹果笔记本的做工和华丽的外表,相信很多人就会买国产本的。

作为苹果产品从业者,每天看到大批量顾客购买苹果产品,其中Mac安装双系统比较常见。其实苹果是一家既生产软件又生产硬件的公司,因此Mac搭配Mac os系统是使用效果最佳。

1.由于Mac系统进去国内时间较短,又比较小众,因此熟悉掌握Mac os 操作系统的人并不是很多。而window系统相比就普及的多。很多人一接触电脑就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习惯很难更改。因此会觉得Mac系统使用不习惯。因此更换windows系统。

2.Mac系统下常用的软件并没有windows丰富,很多国内的 游戏 以及公司自己开发的软件等没有办法在Mac系统下运行,因此必须使用windows系统。而从外观和续航等来讲,Mac要高于其他品牌,因此选择Mac安装windows系统。

3.使用盗版软件,国内盗版软件风行,每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的下载盗版软件来免费试用,丝毫不顾自己信息的泄露。而Mac用户普遍被告知的都是正版软件的获取方式,因此给顾客的错觉是没有办法使用免费软件,干什么都花钱,其实也是由于不熟悉造成的。

4.跟风,身边的朋友都说这个安装windows好,就相信朋友的话了,其实也不知道为啥就装了。

最后我们经常会碰到顾客说抵制苹果,说什么是外国的产品。要支持国货。我想说的是这种毫无逻辑的抵制是没有用的,windows系统,安卓系统,cpu等大多是国外产的,我们有抵制的力气不如自己提升自身,或者在相关行业做出突出的产品,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小米mix就很棒,引领了一个方向。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个人言论,不喜轻喷。

我做平面设计。自己有一台MacBook pro15寸的。用了好几年了,创业初期赚了些小钱买的。刚开始出于这几点吧:

1,工业设计(理由★★★★★)

苹果的产品设计,单从外观来讲,一直引领着工业设计的前沿。因此,便放弃了硬件配置,当然,我承认我有点看脸。。。

2,软件系统(理由★★★)

苹果电脑的系统在电脑系统中算独树一帜吧,不能说最优秀,但是和苹果其他产品是非常有共通性的。当然,这一点苹果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他系统的人群。相对Windows和Linux等,苹果系统的对外封闭更多。但是还是一点,看脸!可这不是我在mac的理由。

3,硬件配置(理由★★)

苹果主打办公和轻薄,所以 游戏 党请绕行。当时买这的时候也不是冲着硬件去的。硬件过得去吧,几年前的电脑,256固态,后来自己加了个1T机械,把光驱给拆了。动手能力要强哈哈。

4,职业原因(理由★★★★★)

曾有无数客户问我:哥们你们做设计的,不应该都用苹果电脑吗?然后我就因此而买的。你别说,用了苹果电脑,大多数客户会认为你是一名资深设计师。这样,你的意见才会更有可能被客户接受。很奇怪。难不成装逼成功了呗?

最后,最最最最最主要的。我为什么装Windows系统

因为,公司有记账软件,需要Windows系统兼容。懒得用ox模拟了,就直接做了Windows系统。这是最主要的,否则我一定会用Windows。纯手打。

看到这个问题,是我们昨天上午讨论过的问题,为何买苹果电脑的都要换成windows的呢,这个问题也其实挺有意思的,如果要安装windows的话,那直接用小米或者是联想或者是其他品牌的。

我遇到过的基本都是领导用的苹果笔记本,有时候侧面问一句,为何不买windows系统的呢,人家回答一句“ 感觉苹果的好用 ”,这尼玛我就有疑问了,既然苹果的好用为何要安装windows的系统呢?

我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下为何要换成windows系统的:

1.用户习惯

用户习惯这个是很难改变的,为何Windows的市场一直稳如泰山,从界面的Windows95到现在的 Windows 10系统,微软更新迭代了多少个版本,但是基本的操作方式都没有变,只是显示的位置不同而已,但是操作习惯大部分都是一样的。简单来说MacBook的关闭界面再左上角,但是Windows的再右上角,这个小小的改变,一般使用windows的用户也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2.软件安装

在Windows上的软件,有很多软件还是没有开发出MacBook版本的,虽然很多的软件都有可以代替软件,但是大部分都是英文本版的,有些英文版的软件,由于习惯和对英文的认知程度,所以还是不习惯,甚至一些英文不认识,根本无法操作的。另外再MacBook上也可以安装大部分的windows软件的,但是涉及到稳定性和兼容性的问题。

目前深度linux 也做的很不错的,界面也很美,操作起来也很方便,但是为何一直无法普及,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软件的兼容性和用户习惯的问题。

目前我国一直想推广自己的操作系统,但是终究还是没有真正的普及,这也说明开发和推广一款自己的操作系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基本就是通过用户习惯和软件安装的方面的不习惯,所以大部分都会换windows系统的。另外还真希望我国尽快研究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统,方便全国人民,也为我国的网络安全做出贡献。

我有一台2015款13寸macbook pro和一台新款2016 15寸mbp。最让我惊艳的是mbp的屏幕,系统的流畅性,稳定,还有就是双系统。本人科研工作者,经常用专业软件。OSx系统的软件很多没有破解且超级贵,所以用PD11装了win8给旧款,PD12装了win10给新款。Mbp毫无疑问可以流畅的运行双系统。等我用习惯回来再看我的外星人,Y50还有雷蛇。它们屏幕真的很渣。渣得我受不了!现在这三台都在吃土中。打 游戏 我直接ps4pro加4k电视了。或者xbox。而且工作忙,哪有多少时间打 游戏 ,那些都是闲人和小孩干的事儿了。

=^_^=因为苹果MacBook系统兼容的我们国内常用的软件相当少!比如说我是搞建筑制图的已经用惯了国内的天正建筑、天正结构;比如说我是搞工程造价的肯定要安装一些国内的诸如各个省领域里的计价软件、算了量软件(比如像鲁班算量软件、广联达算量软件、清华斯维尔之类的算量软件根本就没有MacBook版的)......我总不致于为了用MacBook连好不容易学到手的手艺都不要了吧!尽管MacBook也有相关类似的软件,但是它都会要求正版,且与我们国内使用的主流软件根本就不是一个妈生的,在我们国内也很少有人去用那一些软件、况且不因为MacBook认生的话我们就根本安装不上这们国内的自主的主流软件,更别提如何使用我们经常用习惯了的软件了,在实在没有法子的情况之下我们就只有改掉它的系统来将就用了……

=^_^=既然花钱买电脑肯定不仅仅是玩MacBook的 游戏 吧!总不至于再去买一台windows系统的电脑吧,谁让我们对MacBook和windows电脑方面的这些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都不是很懂的呢?事实上我们都知道MacBook的硬件配置根本就没有windows的硬件配置高,如果装同样系统的条件下相对的来说还根本就没有windows系统配置的电脑好用,所以在万般无奈之下做出这种选择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只能是以后购买电脑的过程中再也不去上这些当了.......

=^_^=MacBook的优越性就在于它的系统用它的软件,而它的软件不是它所针对它的系统开发的就是正版的或是作了正版认证的,相对来说他又要多收钱你还得多交钱,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你愿意多出钱相对于我们国内的软件它也没有,因为我们国内的国产软件都是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研制、或者是基于windows系统优化而来的,所以 你 如果仅仅是为了打 游戏 的话用MacBook还差不多,如果你是在国内要靠MacBook挣钱的话,还真的不如用windows系统的电脑靠谱。

基本上没区别。。。。现在中国人用的系统都是盗版的,只有有钱佬才去买正版。

我的电脑购买时也是销售商装的盗版操作系统,购买后免费负责安装系统包括一些常用软件,然后给做个GHOST备份,日后出现毛病就恢复备份,不需要重新安装系统。同型号的电脑预装了正版系统的,要加300-500元。你上网下载个W7破解版的和正版使用是一样的。装好杀毒软件就行了。一套正版W7家庭版的国美电器买时398元一套。。我朋友的电脑买的时候是带正版W7家庭版的。。用没两天就卸载了。自己装了个W7旗舰版的。最佳答案 我看过一些人胡乱写的盗版与正版的区别,把盗版写得惨不忍睹,让我哭笑不得。其实有很多人反复讲过二者之间的区别,大多比较中肯。作为一个老资格的Windows盗版用户,我再跟你讲讲区别和联系:

1.正版收费,盗版免费。这一条是废话,但也要列出来。至于品牌机,随机带来的系统是正版的,系统的费用已经包含在你的购机费用之中(估计微软会给这些品牌机厂商提供价钱上的优惠)。不排除装机人员给你改装盗版的可能(可能性很小,因为没必要,而且这些品牌机的正版系统往往难以装到其它组装机上)。

2.盗版的稳定性未必比正版差。Windows系统本身就是漏洞层出不穷,稳定性逊色于Linux操作系统。某些盗版系统可能因为有意无意的原因出现一些bug(比如某些Ghost版本由于软硬件不兼容引起的蓝屏),导致系统稳定性下降。不过随着这几年盗版经验的积累,情况已经大有改观。那些恶意安插后门的,确实有可能,但我没听说过哪个系统会有后门。普遍情况下可以认为,在稳定性上,正版跟盗版几乎是相同的。

3.盗版的系统往往对原系统做了精简或者优化,有些预装了部分常用软件。其实盗版所做的优化,我们用正版的自己慢慢一点点优化也可以(就是麻烦点)。至于预装的软件,这是盗版组织盈利的手段,他们可以从这些软件厂商那里获得经济利益(番茄花园为什么被告上法院,就因为他们以此盈利)。预装的软件中是否会有木马后门,这个我不敢乱说。但我认为那些混出名堂的盗版组织不敢胡来,要不有高手查出来给他们曝光就跨了。

4.至于更新,现在的盗版依然可以更新。微软再有什么反盗版的措施通过更新来发布就不好说了。

5.普通用户私人电脑装盗版应该不算违法吧?我们又没用于商业用途,所以不会担心受罚。

以上几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顺便说一下啊。。。。系统问题或者软件问题也就是非硬件问题故障厂家是不保修的。系统只是一个平台。。非硬件。。所以不保修。。。。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