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者名片 | 急诊看病,为何没有先来后到

2.急诊分诊胸痛患者,你不知道的一个高效流程......

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不包括

4.到医院挂急诊一般都要经历哪些流程?

5.急诊科的环境和布局

6.急诊分诊作用包括

医者名片 | 急诊看病,为何没有先来后到

急诊分诊电脑系统-急诊分诊工作流程

被“晾”在急诊的老李和小李

晚8点,小李终于等到了下班,想起这两天感冒,白天上班没时间,就去家附近的大医院挂个急诊开点药吧。结果等了2个多小时都没看上病,他还发现,不断有比他晚到的病人先看上了。

小李怒气冲冲闯入诊室:“我就看个感冒,等了2个多小时!你们黑幕也太明显了!他们几个比我晚来那么多,凭什么都排在我前面,讲不讲先来后到啊?!”

到达急诊不久的老李,弯着腰捂着肚子,一脸不高兴地挪进诊室帮腔道:“就是就是,我也来了快半个小时了,眼看就要到我了,结果这个人刚来就被叫进来看病,我这拉肚子一晚上了,疼得不行,耽误了你负责么?!”

当晚值班的张医生一边给患者做心电图,一边跟老李和小李解释:“很抱歉让两位等很久。咱们都知道,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办事情都讲究一个轻重缓急,而不一定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现在这个患者啊,来的时候血压200多,还有剧烈的胸痛,得先看,先排查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疾病。”

正在这个时候,心电图打印出来了,张医生看到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即刻诊断患者是急性心肌梗,还是那种马上有生命危险的类型,立马把病人护送到抢救室,下达一系列指令(医嘱)。“这个患者要抢救,马上监护,嚼服抗血小板药物,联系导管室,按照绿色通道要求抽血检查,建立静脉通路给患者交代病情……”他同时“眼观六路,嘴说八方”,回过头又说:“各位诊室的患者稍等啊,这里有个抢救。您二位也稍安勿躁,一会有时间咱们再细说。”

老李看到这个病人满头大汗,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再一看刚才按部就班工作的医护人员,那步伐、那言语、那节奏,就像开了挂,立刻觉得自己的肚子似乎也没那么疼了,跟小李一起安静地回到大厅,继续等候。

允许插队是为了抢救生命

终于,紧张的抢救告一段落,老李和小李也看完了病,趁着人少,张医生就与他俩攀谈起来,周围没有离开的患者和家属也围过来听听解释,在急诊排队看病,为什么不能讲究先来后到?下边就是张医生与他们的谈话。

“刚说过,大家的工作生活中,事情的轻重缓急决定了办事的先后顺序。急诊看病也是这样,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真正危重的病人能立即得到有效救治。就像前面那个病人,是很危险的急性心梗,随时有猝的可能,治疗起来分秒必争,不能等的,所以一来急诊就要马上看。别说这个病人与我没有任何关系,这种病情与我有没有关系都必须马上接诊处理。”听了张医生的话,大家频频点头。

张医生转过身对老李说:“您的情况,血压平稳,病情稳定,虽然本人感觉很难受,但是肚子痛且有拉肚子的病人只要没有严重脱水,一般不会马上有生命危险,所以需要等待。小李呢,感冒本身不需要看急诊,您看您自己也是主动等到下班才来医院,实际上自己也认可不是急病重病吧?真正急症的病人‘插队’到前面,几分钟的提前,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像小李这样,就是开点感冒药,完全可以不来急诊,或者另选医院。总之, 在急诊,轻重缓急就表现为病情为王 ,病重的患者就能先看,病情轻的患者可以等待,病情同级别的才按照先来后到顺序就诊。”

病得重不重 谁说了算

那怎么判断病情?谁来判断?标准又是什么呢?

通常在急诊的显著位置设有分诊台,患者在这里可测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酌情测血糖),每个患者就诊前都要在分诊台测量这些指标。在专用的分诊系统里输入指标和就诊症状等信息,电脑自动根据一系列客观标准判断患者病情分级。

负责判断病情的人叫分诊护士,她们都是经过急诊专业培训的高年资护士,对于危重症患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除了电脑系统中的客观指标,遇到拿不准的情况或者可能会发生病情恶化的患者,还会请急诊医生来即刻评估。

分诊的标准是经过多年实践总结而来。

1级 患者是最重的,病情濒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即刻进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抢救,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明确的心肌梗等,甚至都不需要挂号,这些手续随后再补。

2级 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存在生命危险,也要短时间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如严重呼吸困难、昏睡、急性脑卒中等。

3级 患者病情急,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先于4级非急症患者优先诊治,如急性哮喘、吸入异物、持续呕吐、胸腹痛、轻中度外伤等。

4级 患者不属于急症,病情程度一般,如轻微疼痛、不需要缝合的小擦伤、稳定恢复期患者复诊、仅开具医疗证明等。轻症患者根据指引顺序就诊,这也意味着,非急症患者到急诊就诊的话,等候时间会较长。前面提到的小李就属于典型的这种情况。

把急诊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上述这些标准可靠么?万一患者刚来的时候“好好的”,等着等着加重了怎么办?

标准是经过多年实践总结而成,能够识别大多数危重症患者,而且本着“宁错勿漏”的原则,重症的分诊标准也比较“松”,一旦有所怀疑,能分为1级的患者就不会分诊为2级,不会漏掉重症患者,先按照重症处理,排查危险疾病,这也是急诊的工作特点——降阶梯思维。患者分诊后也会动态评估病情,并不是一成不变,如果病情出现变化可再次评估分级,及时处理。

张医生最后说:“急诊应该是危重症患者的最后一条坚固的防线,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但是多种原因导致急诊资源被非急诊患者占用,非急诊疾病就诊于急诊的情况相当常见,希望大家把急诊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急症患者。”小李听完,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表示以后不会再随便看急诊了。

作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张向阳

文字整理:马士程

审核专家:国家 健康 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 王传林

策划:谭嘉

急诊分诊胸痛患者,你不知道的一个高效流程......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这样《外科风云》有这样一幕:

小伙子肖铮因胸痛发作来到急诊科,陆晨曦诊断为张力性气胸,需要紧急胸腔闭式引流。

那么,急诊护士是以何为依据,将小伙子送入抢救室,并及时将陆晨曦叫来,及时准确为小伙子实施了有效处置呢?

依据就是急诊预检分诊。

急诊预检分诊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优先的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病人继续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工程。

胸痛的分诊,如何做到尽可能不漏诊,及时有效对病人施救呢?

我在查看相关文献,将标准化分诊的ABCDE流程标准化分诊整理成本文,供对急诊分诊感兴趣的同仁们分享学习。

急诊分诊解决的是三个问题。

1.分诊在哪一级?

小伙子分诊级别属于二级,送入抢救室。

分诊标准按照依照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即设立红黄绿四区,分诊一级到四级病人。

一级濒危病人立即处理: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如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无反应病人,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二级危重病人处理: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分)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三级急症病人处理:病人有急性症状和急诊问题,但目前明确没有危及生命或致残危险,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患者就诊。

四级非急症病人处理:轻症病人或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情况,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红区:重症抢救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时可提前就诊,病情变化严重的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急诊普通诊疗区(适用于四级病人处置)

2.为什么?

按照ABCDE分诊流程进行标准化分诊。

初始评估:

A:气道、颈椎。

气道无异物,颈椎无损伤。

B:呼吸

病人端坐位,呼吸测数值36次/分,血压饱和度90%。

C:循环

心率90次/分,左上肢血压110/70mmHg,右上肢100/60mmHg。

D:神经

意识清楚。

E:环境

体温36.5,皮肤无破损,疼痛>5。疼痛起始方式及发展、部位右胸,疼得越来越厉害,开始出大汗。

必须要采集的信息:

必须要排查的阴性症状

排查心电图有无异常,双上肢血压是否超过20mmHg。

必须要考虑的疾病

张力性气胸,急性肺栓塞,急性肺炎,肋间疼痛,过度换气综合征。

3-采取何种处置。

送入抢救室。

A出现问题后需马上畅通气道,紧急时须行气管插管。

B给予面罩高流量给氧,3L/min,端坐位。

C开放静脉通道,采集血气,复测双上肢血压。

DGCS评分<8分需紧急插管。

E床旁心电图,胸片,查体,有外伤史行急诊CT。

根据ABCDE变化随时分诊,当病人出现濒感,呼吸>35次份或<9次/分,疼痛>8分,血压<90/60mmHg,头颅CT显示异常等任何项体征时均需上调分诊诊别为一级,必要时请相关专科医生会诊。

一般来说,对于主诉症状为胸痛的病人:

1级包括休克,心搏呼吸骤停,抽搐;

2级包括收缩期血压<90mm㎎、血压不对称、疼痛评分>7、压榨性疼痛、心血管疾病史;

3级:疼痛评估〉5,外伤;

4级:压痛,肋间痛。

采用ABCDE标准化分诊系统,能以其便捷、高效的流程保证急诊分诊质量,对于胸痛的识别,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识别出高危胸痛患者,确定紧急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于急诊预检分诊,国内还有有哪些分诊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如何?欢迎各位老师在文末留言分享。

参考文献

1.赵剡.朱小平等.急诊分诊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5.

2.卫计委.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11.8.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不包括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不包括:重症监护病房得加强护理。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ICU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组建起来的一种急诊急救医学模式。

由于三者医疗分工明确、相互关系密切故而形成了有效的急救网络,为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救治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

EMSS基本任务就是使院前医护人员及时到达急危重伤患者的身边,并进行现场评估、给予初步处理或紧急抢救,然后安全地将患者护送到就近医院的急诊室或ICU做进一步救治,为抢救伤病员生命、改善预后争取时间。

EMSS的建立使传统的医疗就诊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同时也为危重患者能得到争分夺秒的救治提供了可行的安全体系,特别是近年来这种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急救的三个层次:

一、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多为心脏骤停或创伤患者,应做好组织工作,并要求急救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技术。

二、转送途中监护及抢救

目前已改变了“救护车的任务只是把病人转运到医院”的概念,强调运送过程中应边监护、边抢救、边与急救中心或接受医院联系,报告病人情况及接受指导。设备完善的加强监护机动车及小型救护飞机或直升机的使用,有力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三、医院内急救

医院是急救医疗的主要实施地,包括医院的急诊科和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病人到达医院后,首先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分诊及观察。其后按病人具体情况决定出院、转入相应科室、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或综合性危重病监护病房。

现代化情报及通讯系统是保证急救网正常运转的关键。急救中心应设置急救通讯调度中心及急救情况收集分析中心,以指挥、协调及指导急救工作。为了便于记忆及尽快传递信息、协调急救工作,许多国家规定了专用电话号码,例如美国为911,俄罗斯为03,中国为120。

到医院挂急诊一般都要经历哪些流程?

1、先到急诊的分诊台,将自己的病情描述给分诊台大夫,他们会根据你的描述确定是否接诊以及急诊的等级,并给你挂号凭证。

2、持挂号凭证到收费窗口进行缴费挂号。

3、持挂号单到报道机进行刷码报道。

4、等待叫号,一般医院都会有大屏幕,会显示叫号情况。

5、叫号后,到指定诊室就诊。后面就听医生的安排了,有些可以直接开药,有些需要做检查进一步确诊后再开药。严重的可能还会收入院。

急诊科的环境和布局

(一)区域划分

1.急诊科应设置为独立诊区

⑴ 急诊科应自成一区,有单独出入口,与医技有便捷的联系。

⑵ 除设置急诊门厅外,急诊部应设置成独立固定诊区,并且可24小时开放就诊,以便于夜间使用与管理。

⑶ 输液室将成人与儿童分开,将座椅与卧床分开。

⑷ 观察室为独立单元,便于使用和管理,为探视和进一步救治与护理提供条件。

2.急诊科内部分区

急诊科内部按功能可分为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尽量缩短急诊抢救和检查半径。

⑴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输液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

⑵ 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二)主要功能用房

应包括医院挂号室、化验室、药房、收费室、急诊诊断室、抢救室、洗胃室、清创室(或者手术室)、功能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观察室、输液室、儿童输液室、库房、办公室、值班室、休息室、更衣室、污洗间、洁具间等。

抢救室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一般以每床14-16平方米为宜。清创室应按手术室要求设置缓冲和洗手间。

(三)平面布局

急诊科常用的布局方式有集中式单元布局、多层次分区布局、功能分区布局等。

急诊分诊作用包括

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安排就诊顺序等作用。

1、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急诊分诊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就诊顺序,并将病人分配到适当的诊治地点,以维持急诊室内的秩序和流畅性。这有助于控制急诊室内的就诊人数,避免拥堵和混乱,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2、提高急诊工作效率:急诊分诊可以将不同病情的病人分配到不同的医疗团队或医疗区域,使医护人员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和治疗。这样可以提高急诊工作的效率,减少等待时间,提供更及时的医疗服务。

3、安排就诊顺序:急诊分诊可以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将危重病人或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人优先安排就诊,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效果。这样可以确保急救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尽快为需要紧急治疗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